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伏产业作为新兴能源产业之一,不仅可以改善我国能源结构,还可以缓解我国由于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压力。但事实给人们的一般印象却不是这样,有人认为光伏产业是个“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甚至觉得发展光伏产业是在消耗本国资源而把利益输出了国外。
论文首先分析了光伏产业的发展及特点,认为光伏产业的市场结构随着其产品链的延伸而逐渐接近完全竞争市场,这种市场结构决定了光伏产业的价值链呈现左高右低的形态而不是传统的“微笑曲线”形态。而全球及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状况说明,光伏产业有其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对一国的能源战略与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光伏产业主要集中在了附加值较低的电池生产和组件封装阶段。通过运用生命周期法和综合文献法的分析,发现在我国光伏产业各制造环节的碳排放中,多晶硅提纯阶段的碳排放最多,但这也是附加值最高的环节。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光伏产业进行低碳化升级。
论文认为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及高碳排放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核心技术。基于情景分析得出,只要我提高光伏产业的技术,光伏产业还是一个有低碳潜力的产业,我国光伏产业低碳化的最根本路径就是进行技术创新。但是,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先天性不足,短期内的技术创新并不是最优选择。因此,从短期来看,可以通过碳排放转移,也就是将低附加值、碳排放较多的环节转移到诸如印度等新兴市场对我国光伏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但从长期来看,技术创新仍然是我国光伏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同时还要培育国内碳交易市场,通过碳交易为光伏产业发展积累资本。
论文还认为,光伏产业是一个政府导向性很强的产业,所以在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在低碳化的条件约束下,我国政府要借鉴国外经验,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特别是要对降低碳排放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