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网络打破了时空屏障重新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对于个体来讲,网络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渐成为我们接收相关信息、表达利益诉求和政见的平台。对于政府来讲,政府则可以通过网络观察舆论导向,从而及时的了解民情民意,更加方便快捷的通过网络平台与百姓进行沟通,并在现实中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冲突,折射到网上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另外,网络自身的特点,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非理性等特点,很容易迅速引起围观、留言、讨论最终形成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的兴起给各国政府带来的新型挑战,很短时间实现舆论的汇集,引导失当会让群众不再相信政府,因此产生怀疑和抵触心理,政府威信降低。而且网络群体性事件极有可能延伸至现实社会中,形成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性事件,给人民生活和政府管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影响社会安定团结。所以,如何对其进行治理是当前状况下政府面临的新的难题。本文围绕着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了论述,从群体性事件入手结合网络特性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定义,之后分析其有别于一般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对其类型加以科学划分。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呈参与主体年轻化趋势、不安定因素呈上升趋势、境外敌对势力煽动加剧的现状,造成了社会矛盾扩大、社会群体对立等负面影响进而导致了政府公信力降低,百姓对政府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我们应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政府公信力;完善预警机制,建立有效的群众意见收集机制,了解民意;讲究与民沟通、与民互动技巧,引导舆论走向;加强网民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主动原则,调动网民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坚持第一时间的原则,迅速的捕捉信息,引导舆论走向,第一时间公开事情发展情况,做到公开化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