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农药大量的使用,会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进而直接或者间接地残留于中药材中,产生中药安全问题,并且严重制约了中药材的出口,阻碍中药材向海外市场的推广。因此,加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对中药材中残留农药部分的检测变得尤为重要。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的根和根茎,有镇咳祛痰、消炎、清热解毒、解疮等的疗效。龙胆草俗称“北龙胆”,实则龙胆科地胆草属植物龙胆Gentiana scabra Bunge.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清热燥湿、利胆、抗过敏等作用。甘草和龙胆草主要产于东北三省,品质佳、疗效好,人们对其需求日益扩大,然而其野生资源稀少,无法满足市场需要,所以市场上出现大量人工栽培的甘草、龙胆草。在栽培过程中的农药使用使其产生农药残留,因此对甘草、龙胆草中的残留农药进行检测变得十分迫切。本文建立了甘草、龙胆草中不同种类农药的残留量测定分析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通过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GC-ECD)的超声波联合法来测定甘草与龙胆草中所含有的6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水平,均采用峰面积外标法分析计算各个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六氯苯(HCBs)、七氯(Heptachlor)、反式氯丹(trans-chlordane)及p’-p-滴滴涕(p’,p-DDT)在5-1000μg/L的范围呈线性,且线性关系良好,而γ-六六六(γ-HCH)和艾氏剂(Aldrin)在5-250μg/L的范围呈线性,且线性关系良好。甘草在15、30、60μg/kg三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3-97.2%、93.2-98.5%、92.4-99.2%,相对标准偏差 RSD 分别为 3.4-9.6%、1.2-6.4%和 1.8-8.6%;龙胆草在 1 5、30、60μg/kg三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0-97.4%、90.5-97.2%、94.9-98.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8-7.7%、1.3-9.5%和1.3-3.8%。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分离效率好及灵敏度较高的特点,并适用于甘草与龙胆草中所含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2)建立了超声波联合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GC-ECD)法测定甘草、龙胆草中3种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残留水平,采用峰面积外标法分析计算各个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残留量。氯氰菊酯(cypermethrin)、氰戊菊酯(fenvalerate)、溴氰菊酯(deltamethrin)在8-1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甘草在15、30、60μg/kg三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3-95.5%、92.5-96.8%、94.9-98.3%,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2-9.5%、2.7-9.4%和3.5-6.8%;龙胆草在15、30、60μg/kg三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7-98.6%、95.2-96.5%、90.6-95.7%,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5.6-9.3%、3.2-5.3%和6.0-9.8%。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分离效率好,适用于甘草、龙胆草中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含量的测定。研究结果显示:在甘草样品中,对于七氯、六氯苯、γ-六六六、p’,p-滴滴涕以及氯氰菊酯均有所检出,其平均含量分别为628.71、121.42、90.69、290.96、115.24μg/kg;六氯苯、γ-六六六、氯氰菊酯在龙胆草中均有检出,其平均含量为1310.32、42.42、213.95 μg/kg。这表明,甘草、龙胆草所生长的环境(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等)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有机农药的污染,或者近期有有机农药的输入,没有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