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1996年起正式实施的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政策,重新审视了这一政策在我国继续实施的有效性。货币供应量政策曾一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由于货币具有内生性、货币供应量和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减弱、对外开放对货币供应量有所冲击等原因,货币供应量不再适合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结合国际上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未来的中介目标设定作了一番探索,提出我国应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变革,及时地转换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几种可供选择的指标中,利率指标由于具有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等优势,更能够担当起中介目标的重任,因而是我国下一步转换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佳选择。为此,我国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利率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适时地将市场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