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文化运动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场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变革运动。这场以新左翼思潮为主要指导思想,以青年大学生为主力的运动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某些方面是良性的,但总的来说对美国社会产生了较为负面的破坏性的影响。
青年文化运动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二战以后美国“丰裕社会”的形成、“婴儿潮”一代的人口冲击、社会文化风气的转化与变动、政治压迫导致的内在改革动力等等诸多因素结合起来,导致了左翼的青年文化运动。青年文化运动有清晰的轨迹和分层:与社会同步的民权运动:青年学生加入自20世纪50年代末兴起的黑人民权运动,为黑人权利摇旗呐喊,是青年学生运动内容里较为正面的也产生了较好效果的运动;乌托邦性质的如社区运动:社区运动反贫困的出发点是良好的,但青年学生的解决之道缺乏物质上的有力支持,对社会下层又没有真正的了解,社区行动基本建立在不切实际的空想之上,因此遭到了失败;反社会性质的如暴力行为和嬉皮士运动:这是青年学生运动最具破坏性的两个方面,也是运动归于失败的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早期的民权运动因与美国主流社会改革趋向同步而取得成功,社区运动因其乌托邦性质无果而终,由反战导致的暴力政治和嬉皮士文化则因引起主流社会的反对而失败。青年文化运动变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指导思想上来说,左翼思潮与美国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左派青年学生以其为指导思想,已注定不为美国主流社会所不喜和不容;从运动主力来说,一方面是左派青年学生在美国当代青年中所占比例极小,且他们的背景人群没有广泛代表性,另一方面是青年学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不具备变革社会的能力。上述因素注定了青年学生运动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