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北京医院中医科115例住院代谢综合征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常用理化指标的关系。通过数据挖掘进一步探索MS病机演变规律,明确痰浊、瘀血病理产物的实质及其可能在现代医学常用多项检测指标上的反映,以期在MS的中医辨证客观化、微观化道路上有所发现,为本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方面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结合文献报道、临床观察,辨证分为痰浊内蕴、阴虚热盛、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四型。收集整理MS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设计统一表格进行记录,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一般情况、病史的比较,证型与常用理化指标的关系。结果:1、115例MS患者老年组(年龄>60岁)所占比例最高,达63.5%。2、115例MS患者合并症中以脂肪肝所占比例最高,达73.0%。3、根据年龄分组后,痰瘀互结组>痰浊内蕴组>气阴两虚组>阴虚热盛组。其中气阴两虚组与痰瘀互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热盛与痰瘀互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BMI分组后,痰浊内蕴组>痰瘀互结组>气阴两虚组>阴虚热盛组。其中阴虚热盛组与痰浊内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根据脉压差分组后,痰瘀互结组>非痰瘀互结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根据糖尿病病程分组后,痰瘀互结组>气阴两虚组>痰浊内蕴组>阴虚热盛组。其中气阴两虚组和阴虚热盛组、阴虚热盛组和痰瘀互结组、痰瘀互结组和痰浊内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7、根据高血压病程分组后,痰瘀互结组>非痰瘀互结组,两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8、根据合并冠心病情况分组后,痰瘀互结组>非痰瘀互结组,两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9、根据空腹静脉血糖(FPG)分组后,气阴两虚组>痰浊内蕴组>阴虚热盛组>痰瘀互结组,其中气阴两虚与痰瘀互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根据餐后2小时指血血糖(PBS)分组后,气阴两虚组>痰瘀互结组>阴虚热盛组>痰浊内蕴组,其中气阴两虚与痰浊内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根据甘油三酯(TG)分组后,非痰瘀互结组>痰瘀互结组,两组间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12、根据D-二聚体(D-D)分组后,痰瘀互结组>非痰瘀互结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根据外周动脉B超结果分组后,痰瘀互结组出现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下肢动脉斑块、下肢动脉狭窄的比例高于非痰瘀互结组;痰瘀互结组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同时出现斑块的比例高于非痰瘀互结组;非痰瘀互结组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同时无存在斑块的比例高于痰瘀互结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年老肾虚是MS发展的内在因素,又是MS后期虚损变证的关键。2、MS合并脂肪肝所占比例最高,达73.0%。3、痰瘀互结型为本课题MS的常见证型。4、MS中医证型演变与糖尿病、高血压病病程相关,与IR程度关系不大,“浊/郁、热、虚、损”只是MS复杂病机演变模式之一。5、MS痰浊内蕴组BMI最高,且与阴虚热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HOMA-IS最低,胰岛素敏感性最差。6、气阴两虚组、痰浊内蕴组IR水平高于阴虚热盛组、痰瘀互结组;气阴两虚是阴虚热盛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气阴两虚是IR较严重、血糖水平控制较差的阶段;痰瘀互结组HOMA-B水平最低,属于疾病后期的虚损变证,机体各种功能处于较低水平状态,IR表现为更深层次的含义。7、MS痰瘀互结型与外周动脉硬化、冠心病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