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SiBMoCrCuP非晶/纳米晶软磁全金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66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由于具有优异的综合软磁性能而被广泛关注,如高饱和磁感应强度Bs、高磁导率μ和低矫顽力Hc。本文以Mo-Cr复合代替Nb,并添加适量P,开发出一类新型FeSiBMoCrCuP非晶/纳米晶合金,并研究了该合金的晶化行为以及软磁性能,同时研究了B含量的变化和稀土元素Y的添加对该类合金的结构和软磁性能的影响。  采用中频感应熔炼炉在大气条件下进行熔炼,采用单辊甩带机制备了Fe81-xSi13BxCu1Mo2Cr1P2(x=8.6~9.6)和FeT1.4-ySi13B9.6Cu1Mo2Cr1P2Yy(y=50ppm,77ppm)两种系列成分的合金带材。利用差热分析仪(DTA)、X-射线衍射仪(XRD)、HT35铁芯测量仪和TYU-2000M软磁性能测量仪对非晶态和晶化后的带材的微观结构和软磁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  对Fe71.4Si13B9.6Cu1Mo2Cr1P2非晶合金经不同温度退火得到的纳米晶合金的结构和软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少量P的前提下,Mo-Cr复合能够全部代替Finemet合金中Nb得到纳米晶合金,并且同样具有良好的综合软磁性能,特别是初始磁导率可达到13万Gs/Oe。由XRD结果可知,该合金样品在淬态下为完全非晶态,经过525℃等温退火30min后表现出最佳的软磁性能:Bm=1.04T(H=5.165A/m),μ0=130000Gs/Oe,f=50Hz时,Hc=1.48A/m,Ps=0.012W/kg; f=1000Hz时,Hc=3.14A/m,Ps=2.133W/kg。  研究了B含量对Fe81-xSi13BxCu1Mo2Cr1P2(x=8.6~9.6)合金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9.5时,XRD图谱中除了一个宽峰外,还有少量的晶体衍射峰,当B≥9.5时,XRD图谱中只出现了一个宽峰,表明结构为非晶态。由DTA分析可知,样品的一次晶化峰起始温度Tx1随B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同时第一,二次晶化峰起始温度的温差△Tx随B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磁性能检测结果显示,退火后合金的初始磁导率μ0随着B含量的增加而增大,B含量为9.5和9.6的样品表现出了优异的软磁性能。  研究了微量稀土Y对FeT1.4Si13B9.6Cu1Mo2Cr1P2合金的制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稀士Y能够净化钢液,提高钢液的流动性,对于顺利的喷制非晶带材具有良好的作用。添加稀土Y使Fe71.4Si13B9.6Cu1Mo2Cr1P2合金的最佳退火温度降低10~15℃,减小合金初始磁导率μ0,但是提高最大磁导率μm。饱和磁感应强度随着稀土量的增加也有所增大,在Y=77ppm时达到了1.192T(H=5.165A/m);矫顽力Hc和损耗Ps有所增大。
其他文献
强场电离是近年来原子分子物理的热门课题。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原子分子在强激光场中的电离特性,计算了多光子电离区域和隧穿电离区域的电离参量。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
传统的太阳能电池面临的两大突出问题就是降低太阳能电池成本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商品化的太阳能电池主要以硅材料为主,硅基太阳能电池占现在太阳能电池市场的80%。而传统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厚度大约在180-300m,而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只有几微米,大大减少了硅材料的消耗从而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但是Si材料厚度的减小会降低Si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最新的研究表明,利用金属等离子体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