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全球变暖为代表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的进行,温室气体排放过多的问题被越来越多次地提出,并希望得找到解决的办法。新疆有着大量的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储备,这些资源的开采以及相关产业的生产,给新疆经济生产总值创造了非常大的收益。重化工、重能耗部门日益成长为新疆的支撑部门,对新疆的经济增长以及劳动力就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新疆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攀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逐年扩大。不论是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还是“十三五”规划中,中国政府都明确表达了要控制碳排放总量以及减少碳排放强度的决心。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以及低产出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发展需求。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经济增长和保证劳动力就业,所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不管是在哪一个地区或是哪一个发展阶段,都是值得一直研究探索的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一个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对碳排放约束下新疆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自己的思考。本文先对国内外文献作了系统地总结梳理,在前人的研究中对碳排放约束的概念缺乏一个系统的定义,本文结合节能减排政策及新疆地区的具体情况,对碳排放约束的概念界定限制在了碳排放强度上。目前,新疆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本文在回顾了新疆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演变历史的基础上,对新疆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出了评估,认为在现阶段新疆产业结构中,对新疆经济影响力较大的部门大多是传统的重工业部门,并且集中在第二产业;农业和服务业整体水平较低,轻工业对经济的作用并不明显。之后对新疆行业分部门的碳排放量做出测算,借鉴灰色关联分析的思想,对碳排放量和产业结构的关联度作出测算,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的关联程度最大,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的关联程度最小,所以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把调整重点放在第二产业上的各个部门上。在比较出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度后,通过建立多目标函数和一个约束条件的线性规划模型,对新疆28个部门做出调整后的经济增加值以及占比的模拟,对比模拟前后的数据,提出了3个重点发展的部门,分别是:传统工业产业、特色农牧产品及其精深加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以及交通运输设备业。文章最后分析了新疆产业结构在调整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点以及难点,并提出了4点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笔者认为新疆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做到:第一,加快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第二、增强低碳环保意识,控制高碳产业发展;第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重点产业转型;第四、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