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arthroplasty(THA)后发生异位骨化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12月因AS行初次人工THA且随访达6个月以上的87例(132髋)患者,男76例(115髋),女11例(17髋);平均年龄34.8岁(18~80岁);平均随访时间28.2月(6~65月)。对患者的手术前后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中医辨证分型、术前髋关节是否强直、术前CRP、术前ESR、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假体类型、麻醉方式。影像学资料包括患者术前及术后的髋关节正侧位X光片。观察末次随访X线片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的范围,并按Brooker分型分为Ⅰ~Ⅳ型。术前和末次随访的髋关节功能评估采用Harris评分。用SPSS20.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t检验和X2检验中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的资料继续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分析,P<K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即有相关性。结果:AS 术后 HO 的发生率为 32.6%。Brooker Ⅰ 型 17 髋(12.9%),Ⅱ 型 17 髋(12.9%),Ⅲ型8髋(6.1%),Ⅳ型1髋(0.7%)。其中男性42髋,女性1髋。平均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6.7分(0~62)上升到了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的82.9分(49~99)。危险因素分为可变因素和不可变因素。男性(P = 0.045)、术前髋关节强直(P<0.001)是HO发生的不可变因素,增加了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在众多的可变因素中,手术时间过长(P = 0.044)、术中使用全麻(P = 0.009)中医证型为实证(p=0.049)也会增加HO的发生率。患者的年龄、病程、术前ESR及CRP、术中出血量和假体类型与术后HO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S全髋关节置换术后HO的发生率与手术时间长短,术中软组织损伤程度,以及是否全麻等可变因素密切相关。可以通过改善患者体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软组织损伤以及术中尽量避免使用全麻,来降低HO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