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西方官僚制改革的失败,博克斯等学者提出了公民治理理论,这种全新的理论方向在西方逐渐形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现代化社会建设步伐的不断迈进,中国社会也进入了必要的转型期。面对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也同样存在着管理模式改革的问题。本文就是在研究和借鉴西方公民治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说明中国公众参与的现状、找出中国公众参与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解决中国公众参与问题的路径。本文主体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从概念框架和理论分析入手。在这一部分,笔者首先对公民治理和公众参与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对美国公民治理理论进行全面而详尽的分析;再次总结公众参与与公民治理间的联系;最后在分析西方公民治理理论与我国公众参与的共通性的基础上,总结公民治理理论对解决我国公众参与问题的启示。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中国公众参与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整体到具体说明中国公众参与的现状问题。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中国公众参与的问题,再对中国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文中主要是从社会组织发展不成熟、公民主体内部障碍、政府与公民关系中的矛盾、公众参与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不足以及制度设置不健全,这五个方面来说明中国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是基于前述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后,本文从党的领导、政府角色转变、塑造“积极公民”、培育社会组织、法治保障,这五个方面提出解决中国公众参与问题的路径。本文展示的公民治理理论要能为中国自身吸收和借鉴,还需要通过一段自我探索和取长补短的“本土化”过程。本文希望通过分析美国公民治理理论来为中国公众参与水平的提高提供解决办法,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资料,使得该前瞻性理论能够得到更多的思考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