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先导性、基础性和保障性的产业,其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显著而直接的关系。随着工程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交通运输的发展也从单一化实现了多样化,各种运输方式有机结合、分工协作。集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为一体的高效的运输通道既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干线铁路、干线公路、客货运场站、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等交通基础设施的附近地域多数已演变成了经济较为发达地带,即经济带。基于此,本文将运输通道和经济带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探讨运输通道与经济带互动关系的一般规律和机理,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对运输通道——经济带系统进行量化分析和实证分析,提出耦合评价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实用性。首先,借鉴了近年来国内外交通和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运输通道与经济带互动关系研究所需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和阐述,并力图对运输通道和经济带的内涵及特征进行创新性的补充和完善,明确本文针对运输通道与经济带研究的切入点,进而形成本文定性的分析逻辑。然后,分析了运输通道与经济带的互动机理,基于不同的角度从多方面参照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两者的互动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其次,提出了运输通道——经济带系统耦合评价的创新性研究思路,建立了耦合度和耦合协同度模型,并创建了较为合理和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运输通道子系统与经济带子系统互动关系开展了定量分析。最后,以京沪地区为具体研究实例,选取可以反映运输通道能力与经济带整体发展水平,以及能够体现出个体差异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指标,分别对2000年至2010年间运输通道与经济带的耦合情况进行了测算和评价,分析了其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