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oop介导拟南芥叶绿体基因组稳定性的调控机制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loop生物学是近几年广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作为基因组上的一种特殊的染色体结构,R-loop由一条RNA:DNA杂合链和一条单链DNA组成。基因组上的R-loop结构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并影响基因组稳定性,因此R-loop水平的控制对基因组稳定性的维持至关重要。尽管大量研究表明R-loop广泛存在于多个物种中,但是目前为止在植物叶绿体中的研究还很少。为了研究R-loop对叶绿体基因组稳定性影响的分子机制,我们鉴定了一个叶绿体定位的RNA核酸酶AtRNH1C,其可以有效的移除基因组上形成的R-loop结构。通过AtRNH1C蛋白互作组分析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At Gyrases可以与AtRNH1C互作,移除r DNA区由于转录复制对撞压力积累的R-loop结构,维持叶绿体基因组稳定。这部分工作首次在植物亚细胞器中鉴定和揭示植物是如何通过控制基因组上R-loop水平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为了更好的建立调控R-loop水平以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调控网络,我们以atrnh1c突变体为模型,寻找参与叶绿体基因组稳定性的维持因子。通过筛选,鉴定出了一种解旋酶RHON1。在atrnh1c突变体中超表达RHON1可以部分减弱由于AtRNH1C基因突变引起的HO-TRCs(Head-On direction Transcription-Replication Conflicts)区R-loop积累。进一步研究发现RHON1可以与叶绿体编码的RNA聚合酶(PEP)互作,RHON1通过调节PEP的转录活性,缓解基因组上转录复制对撞的发生,同时限制和移除叶绿体基因组上形成的R-loop结构,进而维持基因组稳定。这部分研究结果表明,RHON1是另一条与AtRNH1C途径相平行的R-loop移除通路。此外,我们在atrnh1c突变体的背景下进行EMS诱变,筛选atrnh1c黄化表型的抑制子,寻找叶绿体中参与R-loop移除的新因子或新途径。目前获得20几株抑制子,部分抑制子已经获得了相应的候选基因。本论文前两部分的工作首次在叶绿体中鉴定了两条R-loop介导的叶绿体基因组稳定性维持途径,第三部分的工作将为我们后续筛选新调控因子提供宝贵的资源。这几部分的工作将为探索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是如何保持其完整性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印度河流域是世界范围内第十二大流域,其中有47%的流域面积落在巴基斯坦境内。受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的影响,巴基斯坦境内的农业灌溉和居民用水均极度依赖于印度河水系的供给。然而,由于当地水文气象观测数据获取有限,多数学者围绕印度河上游流域开展水文研究。为了探究印度河流域水文和气候的变化趋势及其关键驱动力,论文广泛收集地面监测资料,并与卫星/同化降水数据相结合,利用多种水文模型,对研究区内的径流变化及其
海岸线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交汇的界线,受海平面变化、潮汐、波浪和风暴潮等影响而表现出强烈的动态特征。海岸线变化信息是监测海岸带地区多要素影响下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标志。过去的几十年,区域至全球尺度的海平面上升及其加速已经被广泛观测到。很多区域尺度的研究观测到海岸线在向陆地后退。海平面上升也可能增加海岸带地区的脆弱性。海岸线变化监测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海岸线变化的驱动力,有助于进行科学合理的海岸带管理和可
粘滑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地震研究领域将其作为地震发震机理的模拟。相关研究表明,发震断层内部的断层泥对断层摩擦性质起到了关键的控制作用,因此采用颗粒模拟断层研究粘滑事件过程中各种关键参数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震的发震机理。本文采用实验室双直剪实验方法,重点研究颗粒模拟断层粘滑现象受法向应力、断层厚度、环境湿度、颗粒材料性质等物理量的影响,进而提出对颗粒模拟断层粘滑过程中微观机制认识的改进
海底滑坡是海洋环境中的滑坡并起着输移海底泥沙的作用。它会对海底光缆、海底管线、海上平台等基础设施造成极大破坏,甚至能诱发海啸,引起一系列次生灾害。海洋资源开发及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增加了海底滑坡的风险,对生命及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海底滑坡的成灾机理、运动规律与数值模拟是海洋岩土工程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研究课题。本文结合物理试验、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方法,对海底滑坡开展系统研究: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研究高
水文集合预报可以给出预报量的统计分布,定量描述预报信息的不确定性。随着气象集合预报技术的发展,基于气象预报信息的水文集合预报,已经成为水文预报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方向。根据气象预报地面验证的评估结果,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气象集合预报产品在中国区域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但其在水文预报中的性能尚缺乏系统研究。论文基于ECMWF System 4气象集合预报产品构建了中长期径流预报系统,评估了
了解微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如何交互是微生物生态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是由于传统的基于实验室培养的研究方法的限制,生物学家对真实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内部的交互了解甚少。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微生物的基因序列来了解真实环境中微生物的组成和丰度,然后利用关联推断算法来帮助分析微生物群落中复杂的交互作用。然而测序数据产生过程和微生物交互的复杂性为关联推断算法的设计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雅鲁藏布江地处青藏高原,是低纬高海拔寒区流域,其径流由融冰、融雪和降雨多种成分构成,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复杂,未来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探究径流成分的形成机制和解析方法,揭示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径流变化规律,对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雅鲁藏布江径流形成和演变规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青藏高原东南部区域夏季融合降雨数据集,应用基于流量过程线的径流组成解析方法,构建
季节内振荡(Madden Julian Oscillation,MJO)作为热带气候系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特别的时间尺度桥接了天气和气候变化,因而MJO现象的准确模拟和预测尤为重要。观测研究表明非绝热加热的垂直结构对MJO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加热廓线中缺少高层峰值加热被认为是MJO模拟较差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修正对流加热垂直廓线形状,使其包括高层峰值加热及低层冷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中层云加热结
神经冠(neural crest)细胞是脊椎动物特有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细胞群,神经冠细胞位于神经胚的神经管两侧,具有多潜能,可以进行长距离迁移,在生物体的不同位置发育出包括颌面骨骼、色素细胞、感觉神经元、胶质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神经冠是脊椎动物进化发育史上的一次飞跃,提高了脊椎动物的猎食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了研究神经冠细胞的进化起源,本论文以神经冠细胞形成及发育背后的基因调控网络为切
降水与水汽模拟正确与否是反映全球气候模式模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其偏差归因分析对改进模式性能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重点关注热带地区的降水与水汽偏差,以及它们与大尺度环流和对流之间的联系。通过与再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的对比,四个代表性的CMIP5模式的降水和水汽模拟情况得到了评估。结果表明所有模式都高估了热带地区降水量,而水汽的垂直分布则因模式而异,但所有模式都高估了对流层水汽年际变化受地表水汽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