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蜜蜂白垩病(bee chalkbrood disease)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 Olive & Spiitoir)引起的蜜蜂幼虫的真菌传染病。目前为止,还没有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在无法控制的条件下,该病仍呈自然流行状态。几丁质酶在昆虫病原真菌的入侵中有重要作用。我们从10株蜜蜂球囊菌中筛选出一株高产几丁质酶的菌株,并且对其几丁质酶进行了诱导、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的研究。经过硫酸铵盐析、SephadexG-75凝胶层析、DE-52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纯化倍数为6.7的几丁质酶。该几丁质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35℃~45℃之间能保持40%以上的活力,但是这种几丁质酶对高温比较敏感;在pH7.5时,蜜蜂球囊菌几丁质酶的活性最高,在pH4.5以下几乎检测不到活力,在pH9.0以上酶活力在20%以下,在pH6~9范围内几丁质酶活力都在40%以上;在0~100mmol/L范围内,一价金属离子Na+、K+对几丁质酶活力影响均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在浓度为1~10mmol/L范围内,二价金属离子Mg2+、Mn2+对其活力起抑制作用,Zn2+对几丁质酶活力基本没有影响,Ca2+、Fe2+对几丁质酶活力起促进作用;在浓度1~10mmol/L范围内,三价金属离子Al3+对蜜蜂球囊菌几丁质酶活力起促进作用,Fe3+对几丁质酶活力基本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