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转型期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过程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o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非常重要的、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社会转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中国社会由再分配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转变,国有企业的改革进一步深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大量下岗失业的社会现象。他们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下岗失业职工的群体中,女工的比例占半数以上,她们的再就业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 本文试图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研究转型期的劳动力市场问题,具体研究下岗失业女工的再就业过程。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分析社会关系网络在转型期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及创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揭示劳动力市场对下岗失业女工的社会排斥。为实现上述目标,本研究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以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社会网络在下岗失业女工职业获得中的作用,拓展网络分析研究的新视野。 全文按照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共分成九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章是导言,主要阐述研究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描述本文研究对象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社会地位的变迁。 第二章是相关文献研究综述。主要包括国外学者关于职业地位获得理论及有关求职与职业流动的实证研究、国内学者有关职业流动与职业地位获得的研究、国内有关职工下岗失业与再就业问题的研究及简短的文献评述。 第三章是本文的研究设计及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主要概念的界定、本研究的理论视角、调查方案与调查过程、资料收集的方法与本文的分析方法。 第四章是与本研究有关的理论。主要介绍西方社会网络理论和“关系”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在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两者的相同点与区别,为以后的专题调查研究和分析做一些必要的基础性准备工作。 第五章是专题调查。主要分析下岗失业女工的基本状况、再就业途径的选择及影响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途径选择的因素、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情况。 第六章是专题调查。以个案的形式分析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过程及社会关系网络资源的运用,分析不同社会网络资源的运用与再就业效果之间的关系,阐述社会转型期劳动力市场社会网络的嵌入性。 第七章是专题调查。以个案的形式分析下岗失业女工的创业过程,分析下岗失业女工创业过程中不同社会网络关系的运作及功效,阐述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关系网络维持与再生产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创业过程的影响。 第八章是专题调查。从劳动力市场和制度缺失的视角,分析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及创业过程中所遭受的社会排斥以及就业地位边缘化的状况。 第九章是本文的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问题研究的结论以及在本文研究基础上所引发的思考。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一是把社会网络分析与社会性别分析结合起来,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劳动力市场的社会网络嵌入性问题;二是尝试运用社会网络理论来分析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的过程,以验证西方社会网络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三是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概念与结论,如内敛型网络与开放型网络、社会交往能力影响网络的维持与再生产从而影响再就业机会获得的基本命题。四是突破了以往研究中下岗失业女工完全被动角色的“刻板印象”,提出了下岗失业女工内部存在阶层分化的趋势,下岗失业女工并不是铁板一块,她们中不乏积极主动创业改变自己命运的创业者。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容量大,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四分之一都在建筑行业工作。建筑行业的增加值约占我国GDP的7%,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重新认识休闲的价值,懂得休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个人能否完整、全面、健康的发展。多彩的休闲内容、创新的休闲
本文围绕邹家村的土地纠纷来回应农村土地权属问题。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不仅是国家制度的单方面安排,而且是和地方的经济、文化和习俗结合在一起。农民也不是完全被动接受国家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公民生活的基本来源和保障,农村残疾人群体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其就业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不仅能使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解决生活问题,体现“平等、参与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人们的精神健康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亚健康人群逐年增多。精神健康问题一直是西方学术界关注的议题,而我国学术界
本文以豫东一个城郊村征地的治理实践为表述对象,试图揭示利益密集地区乡村治理的运作逻辑,并在此基础之上尝试性的指出这种治理的特性。  在现代性力量的影响下,转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