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非常重要的、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社会转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中国社会由再分配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转变,国有企业的改革进一步深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大量下岗失业的社会现象。他们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下岗失业职工的群体中,女工的比例占半数以上,她们的再就业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
本文试图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研究转型期的劳动力市场问题,具体研究下岗失业女工的再就业过程。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分析社会关系网络在转型期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及创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揭示劳动力市场对下岗失业女工的社会排斥。为实现上述目标,本研究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以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社会网络在下岗失业女工职业获得中的作用,拓展网络分析研究的新视野。
全文按照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共分成九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章是导言,主要阐述研究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描述本文研究对象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社会地位的变迁。
第二章是相关文献研究综述。主要包括国外学者关于职业地位获得理论及有关求职与职业流动的实证研究、国内学者有关职业流动与职业地位获得的研究、国内有关职工下岗失业与再就业问题的研究及简短的文献评述。
第三章是本文的研究设计及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主要概念的界定、本研究的理论视角、调查方案与调查过程、资料收集的方法与本文的分析方法。
第四章是与本研究有关的理论。主要介绍西方社会网络理论和“关系”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在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两者的相同点与区别,为以后的专题调查研究和分析做一些必要的基础性准备工作。
第五章是专题调查。主要分析下岗失业女工的基本状况、再就业途径的选择及影响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途径选择的因素、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情况。
第六章是专题调查。以个案的形式分析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过程及社会关系网络资源的运用,分析不同社会网络资源的运用与再就业效果之间的关系,阐述社会转型期劳动力市场社会网络的嵌入性。
第七章是专题调查。以个案的形式分析下岗失业女工的创业过程,分析下岗失业女工创业过程中不同社会网络关系的运作及功效,阐述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关系网络维持与再生产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创业过程的影响。
第八章是专题调查。从劳动力市场和制度缺失的视角,分析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及创业过程中所遭受的社会排斥以及就业地位边缘化的状况。
第九章是本文的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问题研究的结论以及在本文研究基础上所引发的思考。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一是把社会网络分析与社会性别分析结合起来,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劳动力市场的社会网络嵌入性问题;二是尝试运用社会网络理论来分析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的过程,以验证西方社会网络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三是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概念与结论,如内敛型网络与开放型网络、社会交往能力影响网络的维持与再生产从而影响再就业机会获得的基本命题。四是突破了以往研究中下岗失业女工完全被动角色的“刻板印象”,提出了下岗失业女工内部存在阶层分化的趋势,下岗失业女工并不是铁板一块,她们中不乏积极主动创业改变自己命运的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