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毫米波无线系统的混频器设计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w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通信技术持续高速发展,在各个应用领域发挥着作用,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毫米波频段因其频率特性,有着丰富的频率资源,能传输更多信息。在未来,毫米波无线系统将引来蓬勃的发展机遇。混频器作为无线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模块,其设计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先介绍了混频器在射频收发系统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对混频器的探索,以了解混频器的发展方向和主流创新结构。然后给出了混频器的基础原理,对各种类别的混频器做了简要的讲解,对混频器的主要指标进行了介绍,为提出混频器设计方案奠定了基础。之后,本文定量分析了混频器的增益、线性度和隔离度等指标,并给出了增强各项指标的拓扑结构,方便设计用于不同使用场景的混频器。进而介绍了一款面向5G毫米波通信应用的射频收发芯片的混频器的设计。该混频器旨在提升混频器带宽和线性度性能的同时,保障转换增益和隔离度,以满足毫米波运用需求。使用65-nm CMOS工艺,采用无源环形阻性混频器核心与带中和电容的共源级缓冲器级联的结构,使用了高阶变压器匹配网络和高阶匹配巴伦。经过芯片实物测试,该混频器有2.5dB的转换增益、2.48dBm的输出1-dB压缩点,工作带宽覆盖23到30GHz。毫米波通信相较于传统通信,在带宽上有着明显的优势。而超宽的带宽也带来了本振泄漏难以滤除的问题,对混频器的隔离度指标的要求变得更加苛刻。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由直流混频现象出发,仿真验证了该理论。用65-nm CMOS工艺设计并版图实现了一款基于直流混频原理的正交超高隔离度混频器。经后仿验证,该混频器拥有大于76dBc的超高隔离度和3dBm的输出1dB压缩点,验证了设计的实用性。该方案用较为简洁的方法解决了毫米波通信中超宽带特性带来的本振泄漏问题,极大简化了射频系统设计的复杂性。
其他文献
近代以后中国在外力推动下开启了工业化、城市化,成为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的追随者。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仅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能完成的城市化进程,创造了数亿人口平稳地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间奇迹;城市空间结构、产业结构、规模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城市体系,城市群成为引领地区和国家发展的动力源;城市公共设施逐步完善
穿墙雷达技术通过发射电磁波穿透墙体能够获得建筑内部的目标信息,在救援、执法、反恐等领域能够使得现场作战人员的指挥更加便捷有效。通过多个雷达节点进行组网探测,能够解决传统单节点穿墙雷达存在的探测盲区、目标遮挡等问题。目前国内外在利用组网穿墙雷达探测多目标三维位置、人体目标姿态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因此,组网穿墙雷达立体探测技术的研究非常有意义。本文针对多目标定位算法、人体目标姿态探测方法等方面开展
设计行波管时,在进行尽量精确的计算之前,如果能仅仅通过几个简单的参数,就可以快速地大致预测出行波管的饱和输出功率等输出参量的值,将会是极为方便的。目前分析和研究行波管的理论方法有小信号理论和大信号理论两种。小信号理论简单便捷,但不够准确。大信号理论准确性足够,但进行大信号计算太过复杂。上述需求,这两种方法都无法做到。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从行波管预设计的需求出发,尝试探索一种像行波管的小信号理论那般简单
射频离子推进器是当前等离子体推进器研究的热点。射频离子推进器不仅具有其他类型离子推进器的普遍优点,同时还具有无需使用阴极产生放电的特性,得益于此,射频离子推进器避免了电极性能下降对推进器的影响,被视为未来理想的空间推进技术之一。推进器在放电腔产生等离子体,栅网加速离子束产生推力,因此等离子体产生技术和栅网提取束流研究对推进器体积和推力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当前射频离子推进器研究面临的主要挑
叠前地震反射模式是指能区分不同叠前地震反射信号的独有特征。叠前地震反射模式识别与分析流程就是对叠前地震反射信号进行处理,提取叠前地震反射特征进行识别,最终生成叠前地震相图。依据生成的叠前地震相图可以预测地下油气藏分布情况,为油气藏勘探提供参考依据,从而节约勘探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叠前地震信号维度高,直接进行叠前地震反射模式识别容易引发维度灾难、计算量过于庞大、识别效果不精确等诸多问题,所以通常会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对传输速率以及对频谱利用率的考量,通信发射机的发射频率不断提高。对于毫米波发射机而言,由于发射频率较高,为了提高发射信号的指标,一般采用多次变频的形式,而每一次变频除了所需信号的频率外,还有各种组合频率,如果不加以抑制就会对信号产生干扰,因此在毫米波发射机中需要进行多次滤波。此外随着通信系统集成度的提高,对器件提出了小型化以及高性能的要求,当前的SIW滤波器在毫米波发射机中
外辐射源雷达是一种不主动发射探测信号,通过借助空间中第三方照射源发射的传输信号对目标运动状态完成检测的双基雷达系统。其中广播电台、通信基站、电视卫星等等都常作为系统的第三方外辐射源。由于其特殊的工作原理,区别于传统主动雷达的特殊结构,外辐射源雷达系统具有隐蔽性强、反隐身能力强、低成本等许多优势,因此在雷达检测领域受到非常广泛的关注。但由于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存在大量干扰,经过反射的回波信号能量通常很微
随着微小型无人机发展越来越迅速,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旋翼无人机自主导航逐渐成为了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旋翼无人机自主导航时凭借GPS、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和惯性传感器融合的方式来进行导航评估。场景的多样化使得旋翼无人机在GPS信号差和光照不良的情况下依赖GPS和视觉导航出现失效的问题。然而激光雷达可以不依赖周围场景的GPS、光照等情况实现高精度的位姿估计,因此基于激光雷达的导航系统有着更为广泛的使用场
频控阵(Frequency Diverse Array,FDA)由于其距离-角度-时间依赖的波束图特性,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相对于线形阵列和平面阵列,共形阵列具有易于附着载体表面、可减轻对载体空气动力学影响的优点。探索两者结合的阵列性能是值得研究的方向,然而,针对共形FDA却鲜有研究。结合共形阵列和FDA的优点,本文建立共形FDA阵列数学模型,探索阵列特性并研究相关算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当前,通信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无论系统还是无线通信设备都需要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不同场景。系统中发射和接收天线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它的性能与系统的性能息息相关,其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故它的尺寸和基本特性也要求有所优化。但是无线通信的频谱资源有限,如何在单个天线实现多种可切换特性,并且满足天线小型化、宽频化、低成本、重量轻的要求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可重构天线可以重构为多种工作状态,是针对以上问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