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治疗肿瘤方面,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严重限制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使用。将脂质体应用在肿瘤的治疗领域是一个重大突破,脂质体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毒性、使药物具有缓释性和肿瘤的靶向性。载药脂质体在肿瘤组织的积累,主要取决于肿瘤组织毛细血管的渗漏和药物从脂质体中的释放。但在肿瘤治疗领域中,载药脂质体并没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这主要是由于肿瘤组织的药物总浓度有所提高,但游离药物的浓度却很低。若要显著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必须提高肿瘤组织中游离药物的浓度。一般而言,药物浓度由微循环的清除率和脂质体的释药率决定。因此,降低清除率或提高释药率可以增加肿瘤局部游离药物的浓度。
长循环热敏脂质体(Long-circularing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s,LCTL)是一种新型脂质体,不仅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对脂质体的清除,而且还能通过对肿瘤局部加热,使药物在肿瘤部位大量释放,从而提高肿瘤组织游离药物的浓度,增加药物的抑瘤效果。
目的:本研究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建立免疫抑制动物肿瘤模型,并对长春瑞滨长循环热敏脂质体进行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方法:通过注射免疫抑制剂降低昆明小鼠的的免疫力,并以肿瘤发生率、完全消退率及小鼠体重为考察指标,建立动物肿瘤模型;对长春瑞滨长循环热敏脂质体进行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首先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温度下,不同浓度的药物对Lewis和Hep2两种细胞系的细胞毒作用;在体内实验中,将荷瘤鼠分成4组,即不加热对照组、加热对照组、长春瑞滨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加热组和长春瑞滨注射液加热组。加热组按10 mg·kg-1给药后分别立即对肿瘤局部加温30min/次,3天1次,共3次。测定各组瘤体积、瘤重,瘤体病理检查,并应用SAS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本实验建立的动物肿瘤模型的成瘤率100%,完全消退率为0,模型组小鼠体重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体外结果显示,在42℃下,长春瑞滨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在50μg/ml时对Lewis和Hep2细胞系的抑制率分别为93.6%和90.4%,长春瑞滨注射液的抑制率是50.4%和52.5%(P<0.05)。在37℃时,该两种药物在同一浓度下对细胞系的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体内实验中,结合热疗,长春瑞滨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抑瘤率为57.7%,长春瑞滨注射液为31.5%,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动物肿瘤模型均一和稳定性好,经济易行;长春瑞滨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在体内、外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且抗肿瘤活性大于长春瑞滨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