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述了黄曲霉毒素的物理化学性质、毒性及危害、污染避免措施、去毒方法、限量标准以及立法与控制。对国内外近十年来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本文建立了中药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三种检测方法,即样品提取后,经免疫亲合柱净化,分别再经溴柱后衍生化、碘柱后衍生化及三氟醋酸柱前衍生三种不同的途径衍生化后,由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检测。比较了这三种方法的优劣及适用性,溴柱后衍生法和三氟醋酸柱前衍生法的最低检测限量均低于0.5μg/kg,可满足中药、农作物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要求,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同时考察了AOAC提出的荧光光度法(SFB法),发现商品免疫亲合柱对中药某些成分有保留作用,因此SFB法不适宜检测基质复杂的中药材中的黄曲霉毒素总量。 本文对系统聚类方法在生药分类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