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西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战略选择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learns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已成为颇具竞争优势的资源,尤其在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宏观背景下,以实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培育劳动力涵养能力、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已成为提高和维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西部比较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认为仅仅依靠传统的自然资源、物质要素投入发展战略来推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应该走人力资源开发式道路,发挥人力资本社会放大器的作用来拉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目标是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要求必须从全新的角度,以系统、全局的眼光来理解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大系统,其中经济社会环境、人力资源需求、人力资源开发能力等均是这个大系统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子系统。系统的观点强调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变化必然影响其他子系统。 本文着重通过对西部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现状、西部人力资源需求、西部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三个子系统的分析,提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矛盾与问题以及相应的战略选择。试图在系统工程体系框架下重新研究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 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是从系统的宏观层面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其所处社会、经济结构的联系,是人力资源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主要着眼点。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西部无论在GDP的规模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的变化速度、生产方式、自我积累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劳动生产率水平还是在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城市化水平、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对人力资源的支出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发达地区,而且人口的年龄结构分布重心低、接受教育的平均年限少、少数民族多、文盲率尤其是女性文盲率高等。 而西部人力资源需求、西部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是从微观供需分析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系统对象构成及其相互作用。从人力资源需求来看,随着西部经济的大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口向东南沿海的流动迁移,会对各类人才形成较强的需求,这些需求都将转化为对教育和培训的需求。从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来看,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人力资源能力系数和知识发展水平低,居民收入和财政对教育培训的支持能力低,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差,教育机构包括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教育等的培养能力以及生均办学资源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涉及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的系统问题。本文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系统科学等理论的指导下,在大量搜集资料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综述了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供求之间的矛盾与问题,并以陕西省宝鸡市为典型案例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创新、愿景、使命、目标模式创新以及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及体制创新点,并认为,以开发人力资源为突破口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多种形式中,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应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和主要手段。
其他文献
神经控制是智能控制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研究了神经控制方法及其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并针对不同的化工对象和过程进行了神经控制方法的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现代市场活动中,广告、促销宣传、产品技术革新等市场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这不仅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挑战。诸如广告、促销宣传等市场活动,虽然可以扩大产品的需求,促使需求发生突变,但是需求会在何时并以何种程度扩大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就是需求发生突变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给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在不能确定需求发生突变的时期,企业管理萏根据自身的管理经验合理地判
【摘要】学案讨论式教学是以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学会发展为宗旨,它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共同提高,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乃至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精教致学 当堂内化 五步教学法 师本化  【中图分类
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如何预防气象灾害所引发的交通事故以及在事故发生时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本文以作者参加的合肥市2006年科技计划项目
基于Internet的遥操作机器人系统是操作者对本地主机械手进行操作,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从机械手跟踪主手的运动从而完成危险环境下任务的复杂时滞系统。该系统拓展了人类在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