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功能生态学的发展,关于植物功能多样性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功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过程的作用。目前,功能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研究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机理假说:一是基于优势物种的质量比假说;二是基于生态位的多样性假说。本论文以上述两种假说为基础,以吉林西部草甸和沼泽草本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7种性状的2种功能多样性指标以及土壤因子,分析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间关系以及土壤因子对各类指标及相互关系的影响作用,从植物功能性状角度研究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理论,并探讨当前的两种机理假说的适用条件是否与强烈的环境筛因子有关。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功能性状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其中,叶片干物质含量与比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片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比叶面积与叶片大小、植株高度和叶片木质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叶片大小与植株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植物营养性状相比,植物形态性状与其他性状的关系更密切。(2)群落间功能多样性存在差异。群落权重均值和Rao二次熵均表现出显著的群落间差异,这种差异因生境类型的不同而不同:草甸生境中除植株高度的Rao二次熵(FDH)的群落间差异接近显著水平外,其余功能多样性指标均表现出显著的群落间差异;而沼泽生境中有1/3功能多样性指标在各个群落间表现相似。(3)土壤因子对功能多样性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其中影响Rao二次熵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土壤全氮、全磷和pH。而影响群落权重均值的指标主要是土壤的盐碱指标,包括土壤电导率、pH和土壤体积含水量。(4)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既相互联系又非等同。FD合并性状与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eaver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以单个性状量化的功能多样性中,除叶片碳含量的Rao二次熵(FDLcc)和叶片氮含量的Rao二次熵(FDLNc)外,其余性状的Rao二次熵与物种多样性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仅叶片木质素含量的群落权重均值(CWMLignin)同时与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eaver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5)功能多样性比物种多样性可更好地解释群落生产力的变化。仅功能多样性指标中叶片大小的Rao二次熵(FDLs)、叶片干物质含量的Rao二次熵(FDLDMc)、植株高度的群落权重均值(CWMH)、叶片大小的群落权重均值(CWMLs)和比叶面积的Rao二次熵(FDsLA)最终进入多样性和生产力的逐步回归方程,且CWMH和CWMLs对群落生产力变异的解释能力最强。(6)群落权重均值和Rao二次熵对生产力变化具有不同的解释能力,强烈的环境筛影响功能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草甸群落中仅CWMH和比叶面积的群落权重均值(CWMsLA)进入最终回归方程,沼泽群落中仅FDLDMc和土壤pH最终解释了44.2%的生产力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