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危机时代,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增速放缓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经济的崛起让中国成为一个二氧化碳排放大国,无论是出于本国的可持续性发展还是对国际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都需要严格控制温室气体的快速增长。为了实现我国2020年单位GDP减排40%—45%的指标,亟需对各省区市进行减排责任分配。在进行责任分配时,除了要考虑各省区市的实际碳排放,随着我国省际之间贸易规模和产业转移的不断扩大,各省际之间碳排放的转移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为此,本文借鉴国内外碳排放转移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省际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转移进行了定量测算和分析,并运用推拉力模型探究影响区域碳转移的双向作用力。首先,本文在对碳排放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将碳排放转移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在区域间的非均衡变化,由此构建碳排放规模转移指数和碳排放强度转移指数,并利用中国30个省区市2004—201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际测算。通过对测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并结合后危机时代下中国经济深刻转型的背景,剖析各省区市碳排放转移的变化。结果表明:我国30个省区市碳转移在2008年前后变化差异明显,北京、河北等部分省市由碳排放的转入地区变为转出地区,天津、甘肃等省份则由转出地区变为转入地区,安徽、上海等部分省市转入转出的现状没有发生改变。但总体来说,随着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各省尽管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和经济水平上存在不同,但总体上碳排放规模还是呈现由经济发达省份向经济欠发达省份转移的趋势。其次,运用推拉力分析从动力和阻力两个视角对影响碳转移的因素进行分解,结合江苏省的具体情况,从生产资料、环境政策、市场需求量这三个动力因素和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这四个阻力因素来构建江苏省碳转移的推拉力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作为动力因素的环境政策和生产资料对碳转移的影响比较显著,后危机时代政府对碳转移具有主导作用。最后,根据前文的研究成果,为了能够实现我国2020年所制定的减排指标,合理分配减排责任,结合影响碳转移的影响因素,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