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矿产开发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的尾矿。这些尾矿暴露在空气中,使得其中的硫化物在化学和生物氧化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强酸性(pH<5),富含硫酸根和大量溶解性重金属离子的酸性矿山废水。而酸性矿山废水随地表径流进入周边地区的水环境,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论文以大宝山矿区河流中重金属离子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野外考察、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揭示重金属在矿区地表径流中迁移规律,为酸性矿山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对矿区地表径流8个典型断面进行布点采样,编号为sO~s7。考虑到季节性的影响,分别于枯水期(2009年11月)和丰水期(2010年8月)采集水样及河流沉积物样品。采用AcP.AEs方法检测重金属离子cu、Ph、cd、zn的含量,离子色谱法检测c1。、N0。、soa。三种离子的含量,并分析寻找其中的内在联系,得出重金属在地表径流中的以下迁移规律和结论:1、大宝山矿区铁龙拦泥坝排放的酸性废水严重污染了沿途的水体,对比《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fGB3838.2002),其中以zn和cd超标最严重;枯水期重金属cu、zn、cd、Ph最高浓度分别达到地表水五类水体标准值的10倍、38倍、42倍、6倍;丰水期重金属cu、zn、cd、Ph最高浓度分别达到地表水五类水体标准值的5倍、37倍、33倍、8倍。2、四种重金属离子在水体中的浓度部随地表径流的流向呈现出逐步减少的趋势,且与水中pH值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3、三种阴离子中,硫酸根离子浓度随地表径流的流向呈现出逐步减少的趋势,和金属离子的浓度变化成一致趋势,而其它两种阴离子没有观察到此现象。4、沉积物中重金属平均浓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zn>Ph>cu>cd;枯水期沉积物重金属平均浓度比丰水期大,变化程度也比丰水期大。究其主要原因是河流沉积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富集并在在适当的条件下,重新释放到水体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