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服务行业中老年服务业是较新的行业,近些年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老年服务业有着其特殊性,与中国政治、经济、人口等紧密相连。它的兴起和发展有着深刻的中国本土化特色,其最大的特色不是规模大和程度高,而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跟不上老年服务业需求的发展。我国的高龄老年人群体包含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失去部分或全部自理能力的老人,且比例不断增多。所以我国高龄老年群体所需要的服务除了常规意义上的大量关于衣食住行等生活照料和帮助,更加需要专业化和细分的日常护理,如果这些都需要家庭和社会来承担,将会给普通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3]。在如今的社会,存在大量的空巢老人,大部分年轻人为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好资源选择外出学习、工作或发展事业,很难承担起照料老人的责任;而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更加难以满足对高龄群体的照料需求。机构养老服务的出现正是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养老机构可以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维持老年日常生活照料的重要养老模式。近些年来,养老机构的相关研究也引起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关注,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方面也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引导。一方面,在机构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长的趋势面前,行业自然吸引来不同的社会力量,导致近些年我国养老机构的规模和数量骤增;另一方面,在没有完善的行业评价标准的情况下过快的增长速度必然带来一系列问题,如难以管理,鱼龙混杂,养老机构发展的质量跟不上速度、从业人员不够专业且数量不足等现实问题,严重影响了为老年人群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些都成为养老机构服务与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因此,建立养老机构行业评价标准、评估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分析各指标之间的联系对于养老机构行业发展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构建统一的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才能做到更好的监督和控制,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争取将有限的资源高效的利用。本文以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群体评判模型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和本国特色建立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多指标群体评判模型,并以无锡市为例,基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用本文提出的群体评判模型进行实例分析。本文总共分为六个大的章节:第一个章节主要阐述本课题研究的大背景以及意义所在,也总结了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和思路,阐释了包括:技术路线、课题内容、以及研究的创新点;第二章主要是关于本文建立方法模型时用到的相关理论方法的阐释;第三章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初步构建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模型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构建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描述重要指标联系的结构模型;第四章建立了基于Steiner点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区间性语言信息多指标群体评判模型并采用两个算例说明方法的有效性,并将本文的集结算子与几何平均算子的作比较,说明方法的优化性;第五章运用建立的养方法模型进行实例分析,选取了无锡市三所养老机构进行综合评价并比较排序,说明方法模型的实用性。第六章总结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