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技能》课程是中职电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学好电子技能是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把学生培养成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是中职学校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并适应企业需求的前提。瑞安是中国汽摩配之都,国家大部分的汽车零部件来自瑞安,企业需要大量的电类中初级技能人才。与社会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中职学校培养的电子类学生不符合企业要求或不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多数中职毕业生无法很好的就业或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再培训才能就业。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从事企业生产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水平低下等等造成了中职学生目前就业的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教学是其中相当大的一块因素。目前中职《电子技能》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已不容忽视。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中职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深入分析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力图寻找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实践。 本研究主要以情感教育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水平、教学组织形式、教材四个方面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方式对提高《电子技能》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行探索,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尝试,针对存在的问题主要进行四方面的教学策略尝试。首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以提高学习兴趣为抓手,采取情境教学,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其次,教师是为了学生服务的,跟学生关系好的老师往往更受学生的欢迎和喜欢,连带着喜欢老师上的课,教师应从教学心态上和教学手段上下功夫,走进学生;再次,电子技能教学离不开理论学习,只有两手并重才能学的更好,理实相互渗透,分析电路排查故障,进行适当的理论测试,紧密联系企业等等在教学中两手抓,齐头并进;重视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并且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