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温耐盐软体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冻胶分散体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具有很好的驱油效果,被广泛报道。但是,冻胶分散体和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未研究清楚,导致在油田现场的应用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从两种组分之间的界面层微观性质、相互作用力特征以及在多孔介质中的共存方式三个方面对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进行了研究。探究了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界面层上的微观性质,分别考察了不同因素对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界面流变性质的影响,并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的聚集形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表面活性剂,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略有增加,改变温度、pH(酸性条件除外)、NaCl含量等对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影响较小;随着冻胶分散体浓度的增加和老化时间的延长,吸附在油水界面膜上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减少,使界面扩张模量降低,而增大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使界面扩张模量升高。研究了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的相互作用力特征,考察了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与不同润湿性表面的作用力以及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剪切应力,实验结果表明,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与不同水湿性的云母片表面、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之间均存在斥力作用;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NaCl含量以及老化时间的增加,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聚集程度增强。揭示了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分布规律,通过静态吸附、动态吸附、色谱分离效应、微观可视化以及CT扫描等方法探究了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共存方式。静态吸附实验表明冻胶分散体与砂粒存在竞争吸附,减少了表面活性剂的静态吸附量,表面活性剂则能够促进冻胶分散体在砂粒表面的吸附;动态吸附实验说明冻胶分散体使表面活性剂发生液流转向进入到低渗孔喉中,增加了其滞留量;冻胶分散体和表面活性剂由于与储层岩石表面的作用力不同而存在一定程度的色谱分离效应;微观驱替和CT扫描实验揭示了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提高油层采收率的机理。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说明中强调要“渗透项目学习设计,凸显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特征”,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已不仅仅是对学生技能的训
当前阅读教学多以单一模态知识传授、单项语言技能训练为主,缺乏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忽视叙事能力的培养。前人相关研究多是理论阐述,重多模态和叙事教学法的
随着5G以及相关传输技术的发展,传输速度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万物互联”的场景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为了更好的利用5G传输速度上的优势,依托于云计算的边缘计算也开始暂露头角。目前最常见的starlingx边缘计算平台,存在着存在着不同虚拟架构之间无法直接通信、及相同虚拟架构之间的通信性能较低的缺点,这说明边缘计算技术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给出了一套完整的云边协同系统中的网络优
“十二五”时期,我国国情及世界局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日趋鲜明。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新阶段性特征就是转型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能否顺利地推进
板带连轧机组是由多个工作机座及其辅助设备组成的复杂工作系统,其中每个工作机座都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动态系统,并通过板带与其相邻的工作机座相互作用。板带轧机系统可视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是我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我国实现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和进行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动力。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
磷石膏是湿法冶炼磷酸的副产物,主要成分为(CaSO_4·2H_2O)。因其腐蚀性和挥发性被归为含氟危险固体废物,而其中含有的诸如氟、磷、有机酸、有机物等的可溶性杂质经雨水冲洗浸入水体和土壤对周围动植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之一,最近数十年来的气候变暖就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的。其中中国的排放量占全球三成,因此减少碳排放刻不容缓。磷石膏中丰富的钙资源为CO_2的捕集提供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