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回顾性比较冠状动脉(冠脉)三支或三支合并左主干病变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单纯药物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三种不同治疗策略的预后。2.回顾性比较冠脉三支且不合并左主干病变的非急性心梗患者以上三种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3.回顾性比较冠脉三支或三支合并左主干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上三种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方法:1.回顾性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示冠状动脉三支或三支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464例,根据入院时诊断分为非急性心肌梗死组(n=209)和急性心肌梗死组(n=255)。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入院后化验等辅助检查结果和冠脉造影结果及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随访采用电话询问、门诊或再次住院记录的方式,随访的首要临床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包含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再次血管重建,次要终点为随访期间患者因心脏原因再次入院治疗率。两组病例按照治疗方法分别分成三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组(DES组)和CABG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组的临床预后。2.将冠状动脉三支且不合并左主干病变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183)分为药物治疗组、DES组及CABG组,并比较三种不同治疗策略的临床预后。结果:1.冠状动脉三支或三支合并左主干病变的非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不同治疗策略预后的比较,总的MACCE发生率药物治疗组最高,与DES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ES组明显高于CABG组(P<0.05)。全因死亡率及心肌梗死发生率CABG组最低,但三组之间相比均无明显差别(P>0.05)。脑卒中发生率在DES组最低,CABG组最高,三组之间比较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再次血运重建率DES组明显高于CABG组(P<0.01),与药物治疗组相似(P>0.05),药物治疗组也高于CABG组(P<0.05)。因心脏原因再次入院率药物治疗组高于DES组(P<0.05),DES组明显高于CABG组(P<0.05)。2.冠状动脉三支且不合并左主干病变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治疗策略的预后比较,总的MACCE发生率、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率药物治疗组最高,但与DES相比均无明显差别(P>0.05)。DES组MACCE发生率、再次血运重建率均明显高于CABG组(P<0.05),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发生率在DES组、CABG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别(P>0.05)。脑卒中发生率在CABG组最高,DES组最低,但三组之间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心脏原因再次入院率药物治疗组高于DES组(P<0.05),DES组高于CABG组(P<0.05)。3.冠状动脉三支或三支合并左主干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治疗策略预后情况的比较,MACCE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药物治疗组最高,明显高于DES组(P<0.05),DES组与CABG组无明显差别(P>0.05)。但出院后MACCE发生率及出院后总死亡率三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别(P>0.05)。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率三组之间比较也均无明显差别(P>0.05)。再血管化发生率DES组最高,与药物治疗组无显著差别(P<0.05),但明显高于CABG组(P<0.05)。因心脏原因入院率DES组与药物治疗组无显著差别(P>0.05),但明显高于CABG组(P<0.05)。结论:1.冠状动脉三支或三支合并左主干病变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治疗组除因心脏原因再次入院治疗率高于DES组外,MACCE、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率两组均相似;DES组MACCE高于CABG组,主要由DES组再次血运重建率高引起,两组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率相似;DES组因心脏原因再次入院率高于CABG组。药物治疗组MACCE发生率及再次血运重建率也高于CABG组。2.冠脉三支且不合并左主干病变的非急性心梗患者总的MACCE发生率及因心脏原因再入院治疗率仍为单纯药物治疗最高,CABG组发生率最低。DES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与CABG组无明显差异,但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DES组比CABG组高。3.冠状动脉三支或三支合并左主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治疗组MACCE发生率、全因死亡率高于DES组,DES组与CABG组相似;但出院后三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别;再次心肌梗死及脑卒中发生率三组之间也无明显差异;再次血运重建率DES组最高,与药物治疗组相似,药物治疗组高于CABG组;因心脏原因再次入院率药物治疗组与DES组相似,且均明显高于CABG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