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疼痛性病症之一,针刺疗法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早期治疗和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在文献回顾和证据现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将网状Meta分析方法引入针刺镇痛疗效评价之中,定量比较不同针刺技术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解决不同针刺技术之间疗效优劣的问题;通过观察性疗效比较研究探讨优效针刺技术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外部有效性,并对不同治疗参数进行比较,从而为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决策和研究提供证据。方法1.文献回顾与证据现状分析:以PubMed收录期刊为例,检索并纳入其在线发表的所有针刺镇痛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文献发表特征,通过相关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亚组分析,绘制森林图,P值≤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网状Meta分析:对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网状Meta分析,即系统检索中外文相关数据库及补充检索,纳入所有关于针刺对比其它干预措施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3.0软件对疼痛强度、压力疼痛阈值、局部活动度、不良反应等结局指标进行网状Meta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标准化均数差为效应统计指标,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为效应统计指标,计算95%可信区间,P值≤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分析每种干预措施成为最佳干预的概率并排序。3.观察性疗效比较研究: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符合病例诊断标准与纳入标准、自愿参加研究的患者120例,以疼痛模拟视觉评分、颈部关节活动度为结局指标,从5个时间点进行数据采集,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的广义估计方程,比较不同波形电针对颈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P值≤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证据现状:纳入针刺镇痛相关随机对照试验206篇,来源于59种期刊,其中,SCI期刊载文量占比56.3%,2015年影响因子范围为0.4~20;发表研究较多的是中国期刊(45.1%),其次是英国期刊(21.8%)和美国期刊(21.4%);研究内容上,术后疼痛(8.7%)和手捻针(46.1%)最为常见,常被选择的针刺穴位有合谷穴(34.5%)、足三里(24.8%)、内关(19.4%)、三阴交(18.9%)和神门穴(24篇,11.7%);大多数研究(81.1%)因样本量估算不达标而被评估为高风险偏倚。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109篇,发表于1997年(1篇)至2015年(15篇),其中Cochrane系统评价占比16.5%,SCI期刊载文量占比93.4%;较多研究发表于英国期刊(45.0%)和美国期刊(38.5%);以腰背部疼痛(10.1%)、颈肩部疼痛(9.2%)、头痛(8.3%)等较为常见;72.5%的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常用软件为RevMan(53.2%);44.0%的研究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仅有少数研究报告了发表偏倚(12.8%)和研究方案与注册(22.9%)。2.网状Meta分析:共纳入33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692名患者和22种干预措施,其中干针和手捻针相关研究数量较多。与安慰针相比,11种干预措施在疼痛强度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刮痧+温针灸成为最优干预的可能性最大(SUCRA=96.5%);6种干预措施在压力疼痛阈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小针刀成为最优的可能性最大(SUCRA=97.8%);仅电针在颈部关节活动度的差异(SMD=-4.4,95%CI:-7.46,-1.34)具有统计学意义,成为最优的可能性SUCRA=1.2%;4种干预措施在不良反应发生比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布比卡因疼痛触发点注射成为最优的可能性最低(SUCRA=10.6%)。3.患者基线可比,连续波、断续波、疏密波电针均能降低患者VAS评分、提升颈部ROM(P≤0.05),且观察结果在疗程之间存在差异(P≤0.05);疏密波电针在第二疗程以后的观察结果均优于连续波和断续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针刺镇痛相关证据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研究内容涉及广泛,但不同针刺技术之间的比较研究尚少,报告质量与方法质量令人担忧,需进一步关注针刺技术之间的疗效比较,从设计到报告提高研究质量。2.对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针刺治疗,在纳入的干预措施中,针刺联合其它物理治疗的疗效普遍优于单纯物理治疗;单纯针刺技术的疗效一般优于其它单纯物理治疗技术;不同针刺技术在疗效的不同方面各有利弊,例如电针的镇痛效果较好,而改善颈部活动功能的效果不佳;当前研究结果还局限于治疗参数之间的差异。3.采用以痛为腧的取穴方法,在基线可比情况下,电针连续波、断续波、疏密波均对颈部MPS有效;各波形中,疏密波的治疗效果更为突出,其优势一般在第二疗程以后显现。在电针治疗时,可考虑采用疏密波电针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