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游戏,对于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空间游戏性由于其激发儿童游戏行为、身心参与的特点,可从建筑学层面上关联起空间与游戏。我国基于“应试教育”现实的校内教育机构,由于管理制度上的限制,从游戏角度实现儿童的教育目的具有一定困难,而儿童活动中心作为校内教育的补充,在建筑布局、空间特色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可通过空间游戏性回应游戏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力,然而现实情况却在这一方面有所不足。本文通过对儿童活动中心基本架构的了解,充分利用公共空间功能与体验相结合的特性,将空间游戏性定位在儿童活动中心的公共空间,研究其设计操作。本文对于儿童活动中心的研究着重在空间特色的设计操作上,从分解空间游戏性的定义出发,将空间游戏性的理论基础定位为身体-建筑理论以及儿童游戏理论,在此基础上寻找现当代建筑实践中有关空间游戏性的着力点,并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儿童活动中心公共空间游戏性的设计方法。本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与儿童活动中心公共空间游戏性相关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思路方法。第二章,从儿童游戏理论、身体-建筑理论两个方面阐述了空间游戏性的理论基础,总结空间对于身体的影响机制及空间如何激发身体参与,并总结可在公共空间中实现的游戏图式。第三章,基于对空间游戏性的基本认知,对以关注身体与建筑之间关联为主的当代各类建筑主张进行阐述,继而介绍其代表性实例,结合实践与言论,总结出基于实践思想以及实践作品的设计手法并归纳出基本的操作维度。第四章,根据身体参与空间的方式,从空间影响身体的机制出发,根据游戏图式的内容,解析了空间组织、空间形态、空间界面及装置等方面的操作方式。第五章,讨论将空间游戏性广泛应用到其他儿童类建筑非教育空间以及成人活动空间的可能性;同时基于数字时代的大背景,讨论了虚拟空间对行为体验的深层次影响,出对未来儿童活动空间游戏性发展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