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带小”: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再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e1r2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确立了农民家庭生产经营的独立经济地位,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户的生产热情;但分散经营的农户小生产却难以独自应对社会化生产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于是,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连接千家万户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便在政府的扶持下应运而生。自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正式施行以来,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民的迫切需要双重驱动作用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逐渐成长为现代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和中坚力量,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它们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新型农民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快速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暴露出不少潜在的问题:首先,《合作社法》与现实合作社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定位存在矛盾,即便少数经济合作功能运行良好的合作社,也多半难以完全落实《合作社法》文本的规定;其次,适应市场改革和新时代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合作功能欠佳,甚至多数合作社表现得“有名无实”,难以应对;再次,目前合作社的现实发展特征是,由政府优惠政策扶持下的各类生产要素较为丰厚的少数核心社员(大农)领办建社:一是出现普通社员(小农)的实际参与度和受益率较低的问题,二是因法规与政策存在的矛盾,导致社内成员认识的分歧和利益博弈中矛盾的激化,甚至出现大农与小农的对立而致使许多合作社的“名实难副”。现实中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学术界对我国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认识,并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认为是“大农吃小农”,小农的主体地位遭到弱化、小农的权益受损严重,这种发展局面不仅违背了政府推动合作社发展的初衷,也势必影响到广大小农对合作社扶持政策的满意度和合作社功能的有效实现;另一种认为是“小农啃大农”,即由集体行动困境而导致我国合作社内部普遍存在着小农“搭便车”行为,致使集体行动缺乏效率,严重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无疑,就学界而言,学者们所追求的肯定都是要兼顾大农和小农的利益诉求,立足共同发展。然而,学界当前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分歧,似乎直觉判断多过于理性分析。具体而言,无论是“大农仗强势吃小农”,还是“小农搭便车啃大农”,观点的对立关键在于各自所站的视角不同:即前者站在合作社本应是“互助”性质的法规视角,便看到事实上有大农以其更丰厚的要素投入获取了比小农大得多的利益;后者则立足合作社发展为市场经济经营主体的现实政策视角,所看到的则是小农借助合作社“搭便车”侵蚀大农的利益。其实,即便上述两种情况都是事实,但如果基于市场经济及其市场主体看待双方,那都只能是双方发展博弈运行中某一节点的问题或现象而已。如果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营主体而非互助性质组织的定位,合作社的性质也就由互助共存转向互利共生、共赢;那么,合作社的指导思想,就不应是原来单纯地“扶弱扶小”,而应兼顾大农和小农利益诉求,通过“以大带小”、“扶强带弱”,实现共赢、双赢,推动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否则,合作社双方就将失去合作基础与可能,合作也就不可存续。这样,对立双方的认识分歧也就自然消解。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以大带小”实现双赢、共赢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不仅是可能、可行的,而且也是必然的。因基于上述认识,本文的研究视角,立足市场经济条件和合作社为市场经济主体的新定位,紧扣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实发展“以大带小”的基本特征与新视角,将大农与小农利益关系和市场经济及其生物学的共生理论有机结合,拓展与深化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异质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进而构建本文“以大带小”的核心观点;全文以江西省内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26份有效问卷以及合作社理事长的访谈调查等资料为支撑,基于多学科理论的交叉与应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大带小”发展的有效实现问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阐明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以大带小”,构建大农与小农之间合作共生、互利共赢关系及其发展前景,得出“‘以大带小’: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再研究”的选题。全文由导论、概念界定、理论支撑、历史发展、利益机制、服务功能、对策建议和结论等七章构成,具体简述如下:第一,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进行回顾与梳理。通过对合作社的产生原因、类型、功能、成员的行为决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及其制约因素、成员异质性及其治理、大农与小农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发现已有研究认识导致的分歧与对立,主要是没有紧扣合作社“以大带小”的现实发展特征和消解现行法规与政策矛盾视角所致,从而确立了本文关于“‘以大带小’: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再研究”的选题。第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对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农和小农等相关概念做出阐释与界定,其中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作概念阐释时,明确指出其定位应是市场经营主体而非互助性质组织。之后,简要回顾了包括农户经济行为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集体行动理论以及共生理论等基础性理论,并指出了各理论与本文有关合作社研究的相联处。第三,回顾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分阶段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得到指导当下合作社发展的经验启示:“以大带小”和“新型市场经营主体”的结合,实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本性回归,在坚持合作社共性原则的基础上,应该充分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以及农村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第四,大农与小农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与优化。首先阐释了异质性成员间利益联结机制的内涵及其构成,并归纳了异质性成员间的利益联结方式,通过分析指出,大农与小农之间构建的利益联结机制越紧密,越有利于实现“以大带小”。在此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对合作社内部大农与小农之间利益联结紧密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大农与小农合理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与优化思路。第五,合作社载体服务功能的建设与完善。本章首先阐释了作为大农与小农之间联结载体的合作社服务功能内涵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于小农视角对合作社功能需求度和满意度进行了评价分析,并结合对大农的访谈调查旨在通过对合作社服务功能建设的发展和完善来更好地实现“以大带小”的合作社发展目标。第六,政府扶持合作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章明确了扶持合作社政策的目标定位,提出应强化扶持合作社政策针对性与有效性,并提出重构适合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异质性情境下“以大带小”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第七,归纳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人力资源的短缺和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全球服务机器人产业规模正逐步扩大,河南省服务机器人也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服务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
本篇文章主要统计数据的来源为2009-2013年中国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太阳能面板生产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构建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度其效率,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对宫外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治疗并被证实为宫外孕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超声检查出19例,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宫外孕的声
在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对于应用软件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对嵌入式系统进行C语言开发的过程中,务必要注意对程序代码的优化操作,通过该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代码的运行
大地电磁测深是一种以天然交变电磁场为场源的被动源电磁勘探方法,它具有不受高阻层屏蔽、对低阻层有较好反应的优点,在地热资源勘探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已有资料证实,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