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早产(preterm birth,PTB)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的分娩,是新生儿死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且一直以来发病率无明显下降。已明确的早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仍有超过50%的早产没有找到任何确切的危险因素。目前也尚无针对无症状早产的预测方法。有研究提出牙周病是早产的危险因素,二者之间可能因共同的炎症病理机制而存在关联。牙周病原体可能直接通过血液循环传播至胎儿-胎盘单位,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炎症的牙周组织所产生的炎症介质,也可能经由血液循环传播到胎儿-胎盘单位,使局部炎症介质水平提前到达阈值,从而触发分娩。本研究分析不同妊娠时期牙周临床指标和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生物标记物水平与早产的相关性,探讨牙周相关检测指标作为预测早产因子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纳入405名无系统疾病的妊娠36周以内的妇女,根据孕妇纳入孕周分期,检查牙周临床指标: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龈沟液生物标记物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和8-羟基-2-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随访其妊娠结局。选择早产者作为研究组,按1:4配比,选择同期足月分娩者为巢式对照组,分析妊娠各期牙周临床指标和龈沟液生物标记物水平。结 果剔除失访、合并妊娠并发症的例数,最终300名孕妇纳入研究,其中早产19名,占6.33%。根据孕妇纳入孕周,分成9-12周、13-23周、24-28周、29-36周四期,龈沟液IL-6和8-OHdG水平在不同孕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40和3.53,P<0.05);孕24-28周,早产组的GI、BI和龈沟液8-OHdG水平显著高于巢式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BI和龈沟液8-OHdG水平是早产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5.90,P=0.025;1.18,P=0.045)。绘制ROC曲线,BI、龈沟液8-OHdG单项和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69和0.82,二者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单一检测,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I、龈沟液8-OHdG水平单项检测的界值分别为1.68、35.0lpg/ml,二者联合检测的界值为1.86和33.87pg/ml,根据界值得出BI、龈沟液8-OHdG水平单项和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7%、71.4%和85.7%,71.4%、64.3%和64.3%,77.1%、65.7%和68.6%。结 论妊娠24-28周BI和龈沟液8-OHdG水平升高是早产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可能对早产的预测有一定的价值,但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的研究来探讨,从而建立牙周病患者早产预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