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口、投资与消费一直以来都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近年来,国际形势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出口与投资发展也出现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进入调整优化阶段,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支柱力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这其中,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提高反映了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我国市场结构调整优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与居民消费具有紧密的联系,近几年,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数字金融作为新兴金融模式,在我国金融市场上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数字金融普及程度对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的影响,对于探索数字金融的发展方向,促进居民消费层次提高以及市场整体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阅读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实证层面,就数字金融普及对我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我国居民使用数字金融的现实情况以及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而后,文章总结了数字金融普及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同时对理论逻辑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实证研究,利用数字金融普及程度相关数据以及我国各省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数据以及其他控制变量数据,进行省际面板数据回归,探讨数字金融普及程度对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的影响并对区域异质性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异质性进行探究。通过研究可以发现,(1)从全国层面来看,我国数字金融普及程度提高对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具有正向影响;(2)分别对不同的省份进行区域划分,数字金融普及程度在东部地区影响效果明显且显著,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影响相对较小;(3)从居民收入的异质性来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数字金融普及对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的影响具有边际递减的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认为,数字金融在促进我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正向影响效果处于上升期,因此本文提出加强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建设、提高居民对数字金融的认知程度以及提高数字金融创新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