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岩骨胆脂瘤的临床表现、分型、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和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总结该病的治疗经验,提高该病的诊疗效果。研究方法:山东省耳鼻喉医院2005年6月-2016年9月收治的54例岩骨胆脂瘤,均经病理证实,其中47例临床资料和随访信息完整,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临床表现、Sanna类型、手术前后面神经及听觉功能、治疗方案、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等。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的方法分析不同分型与手术前后听觉功能的保留有无相关,使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分型和术前面神经功能的相关性以及对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他因素与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的相关性,选用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面瘫病程以及面神经损伤程度等。结果:47例岩骨胆脂瘤中,先天性岩骨胆脂瘤有13例(27.7%),后天性岩骨胆脂瘤有34例(72.3%)。首发症状中最为常见的是耳流脓、听力下降以及面瘫。按术前影像学检查以及术中所见对所有患者行Sanna分型,以迷路上型最为多见,共31例,占66.0%;巨大迷路型和岩尖型各有6例,各占12.8%;迷路下-岩尖型及迷路下型各有2例,分别占4.3%。选用的手术方式包括经迷路/耳蜗入路(34例,72.3%)、扩大乳突切除术(7例,14.9%)、经颅中窝入路(4例,8.5%),经颅中窝联合经乳突入路(1例,2.1%)和颞下窝入路B联合经耳蜗入路(1例,2.1%)。术后感音神经性耳聋有42例,占89.4%,传导性聋有2例,占4.3%,混合性耳聋有3例,占6.4%。统计学分析示术后听力的保留与分型无关。术后面神经功能为Ⅰ级者有6例,占12.8%;Ⅱ级者有4例,占8.5%;Ⅲ级有4例,占8.5%;术后Ⅳ级者占17.0%,共8例;Ⅴ级者占21.3%,共10例;Ⅵ级者占31.9%,共15例。统计分析示,术后面神经功能的保留与否与Sanna分型并无相关,其他纳入研究的因素中仅面神经的损伤程度为面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随访中共发现4例复发,复发率为8.5%,其中3例为封闭式术腔处理,1例为开放式术腔处理。结论:1、岩骨胆脂瘤较为罕见,因病变位置较深且症状不典型不利于早期诊断,但疾病进展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耳科医师和患者均应保持警惕意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2、Sanna分型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分型手段,对于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其对术后面神经及听觉功能即预后的预测意义并不确切;3、术前听觉功能与迷路侵及与否密切相关,而听力在胆脂瘤术后一般较难保留。面神经的损伤程度是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而与年龄、性别及面瘫病程等因素无关;4、原则上依据Sanna分型及术前听觉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者需优先考虑胆脂瘤的清除,其次才是保留听力以及面神经功能。术中推荐使用脂肪或颞肌瓣封闭术腔,可以有效的减少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避免术后需长期换药,术腔感染及不干耳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