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块和雅思口语流利度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ang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流利度是判定口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通过有效的口语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口语流利度是口语教师亟需思考的问题。在影响口语流利度的众多因素中,语块使用这一因素获得较大关注,且国内外有关研究从认知语法视角、心理语言学视角以及通过实证研究都证明语块习得对口语流利度的积极影响。然而相关研究的对象需进一步扩展。本研究以雅思口语学习者为对象,对其语块使用和口语流利度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探讨语块与口语流利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各20名学习雅思的高中生进行为期16周的口语教学,对实验组使用语块教学法,对控制组使用传统教学法。在教学前后分别进行前测和后测采集80个口语语料样本,使用数据统计计算软件Excel和音频分析软件Cool Edit Pro 2.1计算出口语语料样本的语块使用频度、准确度和多样性,以及测量流利度的语速、剔除音节数与总音节数之比,和无错误t单位与全部t单位之比。通过使用SPSS 23.对两组在前后测中的语块使用三个指标数据和口语流利度变化三个指标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高分学习者和低分学习者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实验组的语块使用数据和口语流利度数据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口语课堂上的语块教学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语块使用频率和准确性。实验组较于控制组在后测中的语块使用频度显著提高,准确性明显提高,多样性的变化没有体现。高分组和低分组语块使用频度均明显提高。(2)口语课堂上的语块教学能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口语流利度。实验组在后测中相比于控制组语速显著加快,剔除音节数与总音节数之比显著下降,无错误t单位与全部t单位之比的提高并不明显。高分组口语流利度高于低分组但语块教学使两组口语流利度均提高。(3)语块使用和口语流利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语块使用频度和多样性与口语流利度的时间指标语速有较强的相关性。本研究证实了在雅思口语课堂教学环境下语块教学能显著提高语块使用并提高口语流利度,对提高口语流利度的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为雅思口语教学模式提供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利用机器学习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海量数据,从中得到的有用信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很好地指导。而分类就是机器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但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往往存在纬度高、含有噪声等现象,严重影响力分类的精度和效率。如果使用传统的基分类器来分类,就难以达到很好的分类效果,且单一的基分类器在分类时的泛化能力不强,因此,想要有效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分类问题,需要考虑构建一种性能良好的分类器,而将多个基分类器组合形成新的
作为高效的太阳光光催化剂,粉末状TiO2光催化剂在液相中的光捕获和循环使用问题已经严重的限制了它在光催化领域的实际应用。漂浮型可见光光催化剂作为粉末状TiO2光催化剂的
铝蜂窝板是航天飞船及航天卫星表面通用材料,具有轻便、隔热、强度高等特点,适合太空中高温、高压、高辐射等恶劣环境。空间机器人要实现在航天飞船及航天卫星表面着陆,可依
车辆定位技术为持续获取大规模精确轨迹带来了便利,在现如今的智能交通系统中,大规模的车辆轨迹数据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在大多情况下,应用广泛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定位技术都能精准的提供实时的车辆位置信息。但在有些相对极端的交通环境下,比如当车辆行驶至GPS信号被遮挡的地方——高大的建筑物遮挡地、上下班拥塞、高架转弯处等,GPS的定位就无法持续提供可靠、精
稻曲病是水稻穗期主要病害之一。一旦病害流行发生,则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且病原物污染谷粒,严重影响水稻品质。据有关资料介绍,粳稻每穗增加病粒1个,空秕率则增加5.14%。病粒
优质的气象资源主要是由人力资源、环境资源和气象文本信息资源构成的。本文从优质气象资源的构成要素着手,分析了经济条件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 BC)是指由微生物合成的一种纳米级纤维素,与植物纤维素相比较,纯度高,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比如拥有超细的网络结构、高的结晶度、好的抗拉强
由于我国乡村人口多、底子薄,乡村的建设和治理一直是我国社会治理的短板。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为确保乡村与城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乡村社会治理就显得
中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城市不仅为人们带来了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也为艺术家们提供着灵感来源和创作素材。城市题
海道之变迁是随着海内外贸易的对象和航海技术水平变化而变化的。清代南海帆船海道历经多次变迁。由于南海岛屿命名时代不同,难免出现同名异处,同处异名等现象,各种书籍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