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主要的劳动对象。土地承载力这一概念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可持续发展是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和依据。随着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日臻完善,土地承载力的研究纷纷展开。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从资源制约的角度构建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开展其他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计算与评价,提出不断提高土地承载力的对策和措施,对哈尔滨所辖市县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对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工程理论、人地关系理论以及区位理论。哈尔滨所辖市县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概况是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的背景资料,在此基础上,概括了哈尔滨所辖市县土地利用数量和结构。本文采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对哈尔滨所辖市县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首先确定个评价指标的目标值,再运用极值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指标标准化。运用均方差决策法计算各准则层和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运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哈尔滨所辖市县2010年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高承载能力包括其中通河县、依兰县、五常市3个地区,土地综合承载力平均指数平均为0.559;中等承载力区包括依兰县、延寿县、宾县3个地区,土地综合承载力平均指数平均为0.4626;低承载力区包括方正县、双城市、巴彦县、尚志市4个地区,土地综合承载力平均指数平均为0.3567。障碍因素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环境承载是高承载力区(通河县、延寿县、木兰县、双城市)的主要障碍因素;社会承载力是中等承载力区(五常市、依兰县、宾县)的主要障碍因素;经济承载力是低承载力区(巴彦县、方正县、尚志县)的主要障碍因素。在对哈尔滨所辖市县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得出提高研究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对策建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针对低等承载力区采用控制人口数量的对策建议;针对中等承载力区采取保护耕地,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对策建议;针对高等承载力区采用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