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曲电影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中一个特殊的电影类型,既具有戏曲的表演元素,又兼备电影的艺术特征。在中国电影史上,戏曲电影曾创造了一度的辉煌,与京剧电影、黄梅戏电影、越剧电影等剧种的影片相比,作为“百戏之祖”的昆曲,无论是影片的数量还是票房都门庭冷落,同样,关于昆曲电影的研究也呈现出寂寞的状况,只有少量的影片观后感和导演或演员的回忆性文章。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在前人研究戏曲电影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昆曲电影的影片本身及其稀少的记录资料,对为数不多的昆曲电影进行系统性的梳理。首先,结合戏曲电影的历史进程,梳理出昆曲电影在戏曲电影中的历史位置及发展脉络,并结合戏曲电影的理论基础,给昆曲电影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将已有的昆曲电影进行分类;然后,根据所分类别,结合类别中具有代表性的昆曲电影——《牡丹亭》和《十五贯》,阐释它们从舞台到银幕的电影化过程,从时空和意境两个方面对电影进行考量,探讨其电影化过程中的得与失。最后,总结昆曲电影拍摄的历史经验及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