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浦起龍《讀杜心解》與钱谦益《钱注杜詩》、仇兆鳌《杜詩祥注》、楊偷《杜詩镜詮》并譽為杜詩四大注本。《讀杜心解》問世之始,《四庫全書》封其體例就有非議,然不減其學術地位。而现藏於南京圖書馆的《讀杜心解》稿本此前尚無人關注,本文首次封這一稿本進行了初步的整理和研究,并结合相關材料加以分析输述,以說明浦起龍注释杜詩的心路歷程。全文共由四個部分構成,主要内容略述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输。闡明本文選题的目的及意羲,隙述學界關於《讀杜心解》的研究现状,最後貌明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可能的創新之處。第一章為《讀杜心解》的創作背景研究。探封作者浦起龍的生平、著述,並封《讀杜心解》的版本進行考辯,進而探究其刽作勤楼和成書经過。通遇封多家圖害館所藏《讀杜心解》各種版本與浦氏及其交遊人士的相關作品進行探訪,再群加辨析,细心地拼组富時作者注释的情況,考證作品的真偽和創作日期。第二章分析《讀杜心解》的注释體例,在杜诗注释、编次、批抨三方面與其他杜詩版本進行了比较,以說明《讀杜心解》的醴例特色。從體例觀之,浦起能認為封杜詩而言,「注」與「解」二者缺一不可。故封「注」與「解」的體例嚴格匾分,並且著重於「解」。在杜詩的编排上,浦起龍使用「寓编年於分體之中」,将杜詩的體裁和编年相環相扣,充分體现其「詩史」和「集大成」的雙重特色。這一大膽的體例創新讓我们看到了浦起龍獨特的閱讀和理解视角。而後世諸家注杜的影響,各家或褒或贬,或引用或参見,或做其體例,皆表明《讀杜心解》在杜詩學史中的重要地位。第三章專門對《讀杜心解》稿本進行研究。封稿本進行全面、系统的文献整理後,尤其是针封《讀杜心解》一書稿本、刻本進行了比封,列出兩者差異,再推敲其修改依據。由此可見稿本封於瞭解《讀杜心解》的寫作背景、成害時間、版本情形和主要内容,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