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λ-噬菌体Red重组是由λRed操纵子三个基因(Redα、β、γ)编码的蛋白酶所介导的同源重组,通常这种重组发生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线性DNA与环状DNA分子之间。外切核酸酶α消化DNA片段的5’端产生突出的3’端单链,该单链结合Redβ后可单链间互补退火(线-线重组),或者侵入双链中同源区退火(线-环重组),最后由细胞内的DNA修复机制完成重组,从而实现基因敲除或替换。 杆状病毒的碱性核酸酶AN和单链DNA结合蛋白LEF-3分别是噬菌体λRedα外切酶和β重组酶(或者原噬菌体RecE/T)的同源物,具有各自相应的蛋白酶活性。我们根据前期的研究推测杆状病毒可能利用AN和LEF-3介导Red重组。为此我们构建了一个可线性化的复制缺陷型病毒载体BmBacmid-KO1629-CAT-(BmBAC-KO1629-CAT-),通过线性化该载体与具有0-50 bp同源臂的GFP PCR产物共转染BmN细胞,产生重组病毒,表明杆状病毒的确能介导线-线Red样重组。 进一步研究发现,杆状病毒的线-线Red样重组涉及到非同源的末端连接。我们通过线性化的BmBAC-KO1629-CAT--RFP与含有相同50bp右同源臂不同左臂的GFP PCR产物共转染BmN细胞,产生一系列重组病毒证实杆状病毒线-线Red样重组存在非同源的末端连接。 基于杆状病毒Red样重组的特性,我们设计了一种重组杆状病毒无缝克隆的方法,利用重叠PCR合成含有必需同源臂的目的基因片段,然后直接与线性化的BmBAC-KO1629-CAT-共转染可快速获得重组病毒。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同时构建了五种不同的重组病毒,分别表达了GFP、RFP、LacZ、Luc2和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