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目前基于社区人群对血清炎性标志物与各种类型脑血管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较多,但此类研究极少系统性纳入多个炎性标志物并探索其与不同类型血管病的关系,故社区人群中炎性标志物对各血管病的作用缺乏全局性认识。本研究基于顺义社区人群对多个炎性标志物与不同类型脑血管病变(大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僵硬及扩张、脑小血管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性横断面研究,并探讨其作用的差异性,以期为未来深入研究脑血管病病理机制及其预防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6月至2018年8月北京市顺义地区年龄≥35岁且排除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村民共1153人,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技术测定血清炎性标志物,用颈动脉斑块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评估大动脉粥样硬化,用颈动脉脉搏波速度(PWV)及硬度指数β评估动脉僵硬,用颈总动脉直径、基底动脉直径及颈内动脉颅内段直径评估动脉扩张,用腔隙、脑白质高信号及脑微出血评估脑小血管病变。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炎性标志物与大、小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在调整了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等混杂因素后,①大动脉粥样硬化:E-选择素(E-selectin)、P-选择素(P-selectin)、人软骨糖蛋白-39(HC-gp39/YKL-40)、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颈动脉斑块相关,E-selectin与ICAS相关;②动脉僵硬:白介素-6(IL-6)、P-selectin、骨桥蛋白(OPN)与颈动脉 PWV 相关,IL-6、P-selectin、MMP-9与硬度指数β相关,其中IL-6与动脉僵硬的相关性较显著;动脉扩张:hsCRP、CD40L、OPN与颈总动脉扩张相关,IL-6与基底动脉扩张显著相关,但发现YKL-40、MMP-9、IL-6、OPN与颈内动脉颅内段直径呈负相关。③脑小血管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YKL-40与脑白质高信号相关,其中VCAM-1与其相关性较为显著;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VCAM-1与脑微出血相关,且ICAM-1对脑微出血有弱保护作用。YKL-40是唯一与三种血管病变均相关的炎性标志物。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TNF-α、MMP-2与三种血管病变均不相关。结论:炎性标志物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僵硬及扩张和脑小血管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证实了炎症反应在血管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也证实了部分炎性标志物在不同类型脑血管病中作用的差异性,但对部分炎性标志物并未发现其在各血管病变的作用有可解释的显著差异。对于炎症在血管病中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