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指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指导确定尿毒症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周期。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了从2017年5月到2018年10月间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常规接受血液透析的212位患者为透析组,选取100名来自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性别,年龄,原发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透析年龄等临床资料。测定透析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钙(Calcium,Ca2+)、磷(Phosphorus,P3+)、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等实验指标,使用双能X线射线吸收法测定所有人两侧桡骨远端的骨密度取平均值。比较透析组和对照组骨量异常的发生率;将透析组原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原发病与骨密度值的关系。透析组按照骨密度值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异常组,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进行比较。再将透析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钙、血磷、血清iPTH、体重指数(BMI)、透析龄与骨密度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6%,骨量减少的发病率为10%。透析组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9.4%,骨量减少的发病率为69.8%,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透析组的原发病情况分为糖尿病肾病7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2例,其他类型疾病104例,将原发病与骨密度值进行差异性检验,P值为0.109,提示骨密度与原发病无明显差异性(P>0.05)。在透析组中,骨量异常组的女性患者比例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量异常组的年龄>60岁患者比例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提示女性、年龄大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透析组的透析前血红蛋白、血钙、血磷、血清iPTH、体重指数(BMI)、透析龄与骨密度值的相关性分析,提示MHD患者血红蛋白、血钙、血磷、体重指数和骨密度之间无相关性(P>0.05),血清iPTH、透析龄和骨密度之间有相关性(P<0.05),且随着iPTH的升高,透析龄的增加,骨密度值逐渐下降,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更大。结论:1.与健康人相比,MHD患者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增高。2.女性和高龄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症,血红蛋白、血钙、血磷、BMI、原发病不是MHD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血清iPTH及透析龄可能是MHD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3.血清iPTH越高,透析龄越长,MH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