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已被广泛运用于污水处理厂削减磷的排放,然而该工艺长期运行过程中常常存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而造成EBPR污泥除磷功能衰退的原因至今尚不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用乙酸与丙酸作为进水碳源分别富集驯化EBPR污泥,然后比较研究进水碳源的变化及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对两种EBPR污泥除磷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两套SBR反应器采用A/O型工艺分别以乙酸(SBR-1)和丙酸(SBR-2)为进水碳源驯化EBPR污泥,结果分别于第22 d与第6 d实现了 EBPR功能,30 d后达到稳态运行状态,除磷效率稳定在98%以上。稳态运行时的EBPR污泥都表现出PAOs特有的代谢特征,两者的除磷性能相似,均可在进水磷负荷为18 mg/L的情况实现磷的完全去除。随后比较研究了进水碳源的变化对两种EBPR污泥除磷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乙酸驯化的EBPR污泥,在碳源变为丙酸后系统的除磷功能出现了短暂恶化现象,但连续运行4 d后即可恢复正常除磷功能,当进水碳源改为丁酸或乳酸时不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以丙酸驯化的EBPR污泥在进水碳源改为乙酸、丁酸与乳酸后,系统的除磷功能均未受明显影响,可见丙酸为进水碳源更有利于EBPR的稳定运行。虽然SBR-1与SBR-2的EBPR污泥都能利用乙酸、丙酸、丁酸和乳酸4种有机酸为碳源并维持其稳定的除磷性能,但对不同有机酸的吸收利用速率不同,对乙酸和丙酸吸收利用较快,对丁酸和乳酸利用相对较慢。以4种有机酸为进水碳源时EBPR污泥中PHA合成量明显高于进水中的有机质总量,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厌氧阶段糖原的分解产物可能被聚磷菌用于PHA的合成。最后在不同进水pH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亚硝酸盐对两种EBPR污泥除磷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对两种EBPR污泥除磷活性的均可产生抑制作用,且进水pH值越低,其抑制作用就越强。亚硝酸盐加入的方式也影响其对EBPR污泥的毒性,一般厌氧期加入时抑制作用较强而好氧期加入时抑制作用明显减弱。亚硝酸盐抑制生物除磷的机理同PHA合成受阻有关。以丙酸为进水碳源驯化的EBPR对亚硝酸盐更为敏感,以乙酸为进水碳源驯化的EBPR污泥具有更高的脱氮活性,可耐受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因此在有亚硝酸盐积累时以乙酸为进水碳源更有利于EBPR工艺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