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及法律规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j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正确理解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必须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概念,性质和构成要素作出明确的分析。笔者认为“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肇事后,肇事者放弃救助伤者、保护现场等先行义务、逃逸接受法律追究的法定义务的行为,从性质上来看,“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实质是不作为,即不履行因交通肇事后产生的应尽义务的行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必须具有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先行行为。逃逸行为人必须对违反先行行为所产生的义务和接受法律的追究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其本质都在于逃避抢救义务和责任认定(或法律追究)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各国一般是以保护责任者遗弃罪或不救助罪来处理。 从1997《刑法》133条的规定来看,该条的第一种情形是该罪的基本犯,该条的第二种情形是该罪的加重情节,该条的第三种情形是结果加重。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第(6)项的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的,若不具备(1)至(5)项规定的情形,本不构成犯罪,但若“为述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的”,就构成犯罪。这显然是把交通肇事后的逃逸作为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了。从前面的《刑法》规定看,逃逸仅作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量刑情节,而不是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之一。 该条的第二种情形是该罪的加重情节,逃逸作为加重量刑情节,逃逸的定义不准确、目的不明确。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3条把逃逸的目的完全界定在逃避法律追究上,而把救助伤者的大事撇在一边,说明解释者对于交通肇事案件首先予以关注的是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而不是救助伤者。这就把立法的本意给颠倒了。笔者以为,刑法之所以规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加重处罚,其用意是在督促肇事者及时救助伤者,而不是为了督促肇事者不
其他文献
针对齿轮泵现有径向力计算的局限性问题,采用困油压力影响径向力的定量分析法,在1个困油周期内,先对从动轮齿顶圆上吸压、过渡、排压和困油的4区段内的动态液压分布,后基于实
本文基于多译本语料库对比分析了《傲慢与偏见》的三个译本,旨在探讨译本间以及译语与源语之间的差异。研究认为,与汉语原创文本相比,三译本用词丰富程度不够;译本倾向使用更
综述了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便秘的病因、发生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评估内容和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说明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便秘的重要作用,可以降低老年急性冠状动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我国是一个超级农业大国,种子质量的好坏、种子市场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着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的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我国种业市场从国营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中游的张掖盆地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的57%,严峻的水资源问题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解决室内密集多径环境下人员定位精度差这一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脉冲超宽带与能量检测接收机的信号到达时间估计算法。根据在IEEE802.12.4a标准室内家居环境下得到
将种子细胞种植于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并可被人体逐渐降解吸收的生物材料上,当种子细胞扩增并形成细胞/生物材料结构后,再回植到体内,使受损组织得到修复,这是组织工程的常用
“民以食为天”,“无粮则乱”,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整个安全体系的基础[1]。粮食安全的最核心内涵应是确保粮食的有效供给,而粮食有效供
我们通常所谓的自然科学是以追求客观严谨为基本原则,科学与美学看似没有联系,但在科学研究中,美学尤其有其一定的内在价值和作用。以地理学研究为例,美学在研究对象的选取和
农村公共投资是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的公共利益,对农村中的公共品的投资。农村公共品是由政府部门或农村合作组织等所提供的,主要用于满足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