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20世纪骨外科手术最重大的创新之一。采用3D打印制成的人工关节假体替换存在损伤的膝关节,这是目前医治骨关节疾病最可靠有效的方法。TKA手术能够有效地减轻骨关节疾病患者的病痛,重新修复患者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全膝关节置换切骨手术是耗时最长、操作步骤最繁琐的环节,其切骨平面位置精度直接决定了假体的安装精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20世纪骨外科手术最重大的创新之一。采用3D打印制成的人工关节假体替换存在损伤的膝关节,这是目前医治骨关节疾病最可靠有效的方法。TKA手术能够有效地减轻骨关节疾病患者的病痛,重新修复患者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全膝关节置换切骨手术是耗时最长、操作步骤最繁琐的环节,其切骨平面位置精度直接决定了假体的安装精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术的最终质量。本文设计了一款三自由度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切骨执行器,以及8自由度的膝关节置换固定支具,专用执行器横轴行程长度:127.34mm;纵轴行程长度:127.65mm。工作半径≥100mm,测得额定速度:12.93mm/s,力反馈精度:2.32%,力反馈响应时间误差:0.03s,满足术中力反馈响应时间<100ms要求。采用外部基准六点法对工具坐标系进行了标定,标定结果良好,TCP标定中投影最大误差0.67mm,满足手术骨切削要求。并基于虚拟导板的约束生成了切骨参考路径。为解决机器人切骨过程中摆锯与人腿骨相对位置以及人腿骨头刚度不确定性引起的误差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阻抗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跟踪膝关节置换手术切骨过程的动态力,进而补偿骨头刚度的不确定性。利用接触力作为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的反馈力,在不确定环境下主动跟踪动态期望力,通过跟踪误差在线调整阻抗参数,从而实现自适应阻抗控制。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自适应阻抗控制的稳定性和收敛性;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恒定阻抗控制与自适应阻抗控制进行位置跟踪及力跟踪比较,该方法比恒定阻抗控制具有更好的力跟踪效果。最后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尸体标本切骨实验,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在切骨过程中力跟踪与位置跟踪效果良好,相比传统方法,新的切骨轨迹走刀形成的非骨质面积仅为传统方法的1.65%,可以实现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柔顺控制要求。为了实现专用切骨摆锯自适应操作,将切骨执行器末端六维力传感器反馈的数据与手柄自定义按键相结合,实现在膝关节手术过程中根据反馈力数值来自动控制微型直线伺服驱动器,从而调节摆锯功率大小。最终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实现专用切骨摆锯的自适应操作。
其他文献
道路工程中,需要通过竖曲线来缓解道路坡度的急剧变化,使车辆平稳通过变坡点。测设竖曲线,首先要解决竖曲线的计算问题。本文针对传统竖曲线计算模型推导不严密,舍入误差大,不利于电脑编程运算等缺点,从竖曲线的本质特征入手,经过严密推导,得出了精确、简便的竖曲线计算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推导严密,公式简单,已被多套测量软件采用,并在力信盾构导向系统中成功应用多年,证明该模型计算精准。作为课件在多期高级测量工培训
<正>在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的发展中,汉字经历了多种形式的演变,古文字中的一点一画都折射着当时人们的真实生活,每个汉字都可以描绘出一幅历史画卷。如若让这些酷似涂鸦的文字符号及其创造背景在幼儿脑中再现,并与美术活动发生碰撞,会产生出怎样的火花呢?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消癥汤结合解救治疗对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肿瘤标记物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本院就诊的151例乳腺癌患者(2019年1月~2022年3月收治)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6例),对照组采用解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清热解毒消癥汤(组方:生山楂、丹参、败酱草、太子参、乳香各15g,车前草、虎杖、没药、白花蛇舌草各20g,麝香
研究以设计学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为背景,从设计学的学科特征及广义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方式的梳理和分析入手,深入探究设计学作为交叉学科后自身应做出的调整,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现阶段相关行业发展对设计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深入挖掘交叉学科视角下设计人才培养方向的变化及影响。研究重点探讨了交叉学科视角下高校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嬗变,以期为高校设计人才培养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一定借鉴。
影子教育是指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之外,还参加有关文化课或兴趣特长等方面的辅导和培训。影子教育蓬勃发展且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主要是由教育对社会分层的作用、应试教育下择校升学竞争和个性化教育需求等因素的驱动。影子教育已然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但学生在参与影子教育时受家庭资本的影响,产生了教育机会不均等、优质教育资源失调和教育质量失衡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因此,政府
首先概述了深度学习技术的特征,指出其深层次结构和逐层训练对复杂问题预测的重要性,分析了国内外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成果,并介绍了常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了深度学习在气温、多普勒雷达回波及厄尔尼诺现象等气象预测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缺点和局限。最后结合新基建等发展形势,对深度学习技术未来在气象预测领域的发展做了展望,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目的 构建抗肿瘤药物合理用药评价标准,点评抗肿瘤药物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使用抗肿瘤药物病历1 128份,判定抗肿瘤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其中,213例用药不合理,不合理率为18.88%,问题主要为超说明用药、溶媒用量不适宜等。结论 抗肿瘤药物应用的不合理现象较为普遍,药师应借助药学知识进行干预,进而推动临床规范合理用药。
目的探讨使用磷结合剂对肾终末期疾病患者合并高磷血症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6月1日~2021年11月30日诊断为高磷血症并使用磷结合剂治疗的肾终末期疾病患者143例,对其整个治疗过程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治疗达标组113例,治疗不达标组30例。对比2组之间的调查数据,分析高磷血症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43例的患者数据纳入到调查
目的 探讨皮内针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癌相关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12月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7例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型乳腺癌伴抑郁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予以皮内针联合中药加味逍遥散汤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焦虑及抑郁状态改善情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乳腺癌是女性人群中好发的疾病之一,因其难治性、难痊愈性、易复发性而成为目前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对近5年中医中药治疗乳腺癌相关并发症以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的干预作用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总结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相关情况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