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des173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以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目的,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区域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物自然栖息地及其他历史遗迹和重要水源地划出明确的界线,并加以特殊保护的自然地域。自然保护区大多都处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区域,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小。因此,保护区内自然资源完整度高且独具特色。正是由于保护区所特有的资源优势符合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对自然资源的要求,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事业也开始迅速发展壮大,在实现保护区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为保护区和周边社区居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的北部,地处于云贵高原武陵山脉的北端,总面积约为30万亩,属于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现生存有野生的动植物种类高达6400多种,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保存最完整、覆盖面积最大的原始次生林自然区。区内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被誉为亚洲动植物种的基因库,是旅游、休闲、度假和科研的胜地。极具有地带性、典型性、稀有性和多样性等特征,为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繁衍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当地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和支柱,同时也是塑造当地品牌形象的重要支撑。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查阅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和分析对比法等研究方法,在深入分析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融合理论、环境承载力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以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条件,包括区位条件、旅游资源条件和旅游市场条件,并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类,还进行了质量和定性评价,最后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路径。
其他文献
本文从国际关系史角度出发,对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在伊朗与以色列关系变化之中的伊朗犹太人生存场景进行了系统分析。公元前586年居鲁士大帝将伊朗犹太人从“巴比伦之囚
习仲勋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高度关注我国的改革开放问题,在主政广东期间,对改革开放进程的启动与展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研究习仲勋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