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合光谱和色谱法分析方法,对榅桲子三萜类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测定榅桲子三萜类成分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以及对环氧化酶2的抑制作用,初步评价榅桲子三萜类成分体外生物活性。方法:1.用甲醇超声提取榅桲子中三萜类成分,考察并确定最佳薄层色谱(TLC)条件,鉴别榅桲子中齐墩果酸、熊果酸和委陵菜酸。2.基于单因素试验,利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3.以榅桲子总三萜含量为指标,考察固定相、上样条件和洗脱条件,确定最佳纯化工艺条件。4.传统方法提取榅桲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富集榅桲子三萜类成分。5.应用HPLC法,用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以甲醇-0.2%磷酸(70:3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进样体积为10μL、检测波长为210 nm下测定榅桲子中蔷薇酸和委陵菜酸的含量。6.测定榅桲子三萜类成分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环氧化酶2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榅桲子三萜类成分的体外生物活性。结果:1.用最佳TLC条件即:高效硅胶HSGF254板、点样量为4.0μL、1%碘-二氯甲烷溶液预处理、展开剂为甲苯-乙酸乙酯-冰醋酸(14:4:0.5)、显色剂为10%硫酸乙醇溶液来分鉴别榅桲子中齐墩果酸、熊果酸和委陵菜酸。2.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按1:20(g/mL)料液比、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在41℃下提取40 min得到的榅桲子总三萜的含量为72.32 mg/g。3.最佳纯化工艺为: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按树脂径高比为1:4、以1 mL/min流速下上样50 mL pH为6、浓度为2 mg/mL的榅桲子总三萜提取液,再用pH为7的80%乙醇以1 mL/min的流速下进行洗脱,得到的总三萜含量从7.36%提高到48.00%。4.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法,从榅桲子提取物中分富集三萜类成分,再用Sephadex LH-20色谱进一步分离得到一个单体化合物,用1H-NMR、13C-NMR和质谱确定为熊果酸。5.用HPLC法分离并蔷薇酸对照品保留时间比较确定并含量测定,榅桲子中蔷薇酸和委陵菜酸的含量分别为734.03μg/g和294.77μg/g。6.当榅桲子三萜类成分浓度达到3.0 mg/mL,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达87.48%;当榅桲子三萜类成分和阿卡波糖浓度达到1280μg/mL,两者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值分别为58.07%和41.33%;当榅桲子三萜类成分浓度达到100μg/mL时,对COX-2的抑制率为80%。结论:通过优化TLC条件,实现榅桲子中齐墩果酸、熊果酸和委陵菜酸TLC同时鉴别;确定了榅桲子总三萜的最佳提取和纯化工艺;通过多种色谱法分离并利用光谱法鉴定熊果酸和蔷薇酸;HPLC法测定榅桲子中蔷薇酸和委陵菜酸的含量;初步评价榅桲子三萜类成分可能有一定的抗氧化、降血糖和抗炎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