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之家》中丽莉·巴特的异化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迪斯·华顿(1862-1937)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女作家,其多数作品主要关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上流社会背景下女性的内心挣扎与精神困境。她的首部成名作品《欢乐之家》围绕女主人公丽莉·巴特展开,讲述她欲入豪门未果,步步跌落至社会底层,最终不堪忍受精神折磨而自杀的故事。二十世纪西方著名理论家埃里希·弗洛姆在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基础之上,结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将异化概念引入到了心理学领域。他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各个方面的异化,重点阐释了人与自我的异化关系。弗洛姆认为异化无处不在,且人的内心随之出现严重的无力感和疏离感,进而可能导致人的精神危机。弗洛姆指出,人们可通过改良社会和培养爱的能力来消除异化。本论文以埃里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为基石,分析《欢乐之家》中女主人公丽莉的异化境遇,旨在从异化角度探索丽莉的悲剧成因,进而体悟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人文关怀。除引言和结论外,本论文共有三章。引言部分概述伊迪斯·华顿和她的小说《欢乐之家》,综述《欢乐之家》的相关研究文献并介绍埃里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第一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丽莉的异化表征:她在浮华都市生活中的异化感,她与其他人的异化关系以及她与自我的异化关系,展现了丽莉在都市生活、社会交往以及个人内心三方面所经历的无力感、孤独感和疏离感。第二章从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方面分析导致丽莉异化的原因。认为导致主人公异化的社会原因在于当时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客体化,消费社会对人的抽象化和社会交往中隐形经济规律对人的操控;家庭原因在于主人公父爱的缺失、母亲的控制以及亲人的冷漠;个人原因在于主人公的市场取向性格与缺乏爱的能力。第三章从两个方面探析丽莉为消除异化所做的努力。丽莉感受到了异化带来的心里痛苦与精神折磨,希望通过积极培养爱的能力和努力建构自我身份来消除异化感,但却没能成功消除异化。结论部分指出:通过分析《欢乐之家》中丽莉的异化表现及原因,可以看出,丽莉感受到了异化带来的心里痛苦与精神折磨,希望通过培养爱的能力和建构自我身份来消除异化感。虽然丽莉最终精神彻底崩溃选择了自杀,未能走出异化的泥沼,但主人公为消除异化做出了巨大的挣扎与努力。它警醒人们异化给人带来的无力感、孤独感和疏离感,启示人们可通过培养爱自己和爱他人的能力来克服异化,实现人的完整性。
其他文献
针对国产某重型商用车在怠速转速区间800~850 rpm时方向盘产生明显抖动的问题,基于传递路径的方法,对方向盘造成振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初步判断转向器的安装支架刚度不足导致振
网络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政治亚文化,其发展状况对现实民主政治以及个体政治行为具有极大影响。以界定网络政治文化为逻辑起点,以网络政治文化与现实政治实践之间的反映—决定关
凝聚微力量,传播正能量,普法从“娃娃”抓起。为破解“法律进校园”中存在的载体创新难、课时安排难、理解实践难、经费落实难的困局,江苏省如东县司法局联合教育局创新教育方式
报纸
随着水利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对其施工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但是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混凝土出现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智能建筑随之产生,而且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安装智能弱电系统。智能建筑弱电工程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的同时,其工程造价却一直较高。文章将以营口港
目的:采用对照研究设计,探讨小学城市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初始沙盘主题特征。方法:研究中选取福州某小学的13名留守儿童和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实验,先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
<正>一、合同主体的概念和分类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这里的合同平等主体又称合同当事人,是指参与合同关系,享有合同权利和合同义务的
成名于一战前现在仍受欢迎的美国重要的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塑造了一批充满道德意涵的十九世纪美国女性群象,并因此被认为是社会讽刺家和风俗小说作家,乃至黑色幽默大师。奠定华顿小说创作主题基调的《欢乐之家》是一部将传奇、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巧妙融合的散发着艺术魅力和社会批判力量的杰作,一直受到批评界的关注,人们从精神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到伦理批评,以各种不同视角揭示小说的丰富主题。本文认为,《欢乐之家》所触及的
会计师事务所治理是事务所发展的瓶颈。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之所以治理失效,是因为主要依靠行政特别是制度的力量;然而,治理制度的频频失效使人们看到了更深层次需要关注的文化
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需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利用外部支架有效推动学生认知水平向前发展。基于对支架理论及教学支架讨论,探析支架式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以"二氧化碳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