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其生物构效和协同作用的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sz_y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量金属元素与活性有机分子作用形成配位化合物,这在药用植物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然而,有机分子可能以什么样的基团或构型与金属元素配位络合;形成的配合物其构-效关系如何;配体与金属离子之间、配合物之间显示了怎样的协同作用;配合物所具有的相关性能(如理化性能)与配体比较有无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药效的发挥或生物利用度的提高;可采用什么方法或措施进一步改善配合物的理化性能;等等。这就是本论文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根据植物药中广泛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配位络合基团的特点,论文选用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为有机配体;并且根据植物药银杏叶中微量金属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分布,选择了锌、铜和铁三种元素。首先通过实验优选槲皮素配合物的形成条件,条件实验显示:除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外,反应体系的pH值是决定配合物能否形成的关键因素,三种配位反应适宜的pH范围分别为:槲皮素-Zn(Ⅱ)的pH7.0~8.7,槲皮素-Cu(Ⅱ)的pH6.0~8.5,槲皮素-Fe(Ⅲ)的pH5.0~8.0。然后在所选择的优化条件下,即在最适宜的pH范围内于70℃水浴中反应40min,合成了槲皮素-Zn(Ⅱ)、槲皮素-Cu(Ⅱ)和槲皮素-Fe(Ⅲ)配位化合物。配合物合成的产率分别为:槲皮素-Zn(Ⅱ)的产率为72.5%;槲皮素-Cu(Ⅱ)的产率为68.4%;槲皮素-Fe(Ⅲ)的产率为78.2%。 对所合成的三种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
其他文献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且容易回收重复利用,被广泛应用于加氢、脱氢及重整等催化反应中,是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类催化剂。该类催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被公认为是科学研究中与实验和理论研究方法同等重要的第三种方法。流体运动的仿真模拟一
枇杷是原产于四川省的南方特产果树,主产区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苏、四川等省的部分地区,估计年产量20万吨左右.我省以成都龙泉、泸州纳溪为中心,已形成一定的栽培规模,但生
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华涛水产综合养殖场,对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73
2005年7月5日至7日,首届中国公众营养论坛(The First International Forum on Chinese Public Nutrition)在北京国宾酒店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众营养
相对于硅基骨架介孔材料,金属氧化物骨架的介孔材料合成中存在的困难较多,目前介孔TiO2的合成中存在着产物孔道有序性差、稳定性不够理想和难以得到晶态骨架的问题。本文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