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玉米二环系选育效果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0612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油自交系主要选自高油群体,而本研究以普通系和高油系杂交组合的后代为基础材料,依据油分进行高低双向选择,结合田间表现筛选预期表现良好的高油系和普通系,实现高油种质的创新。本试验主要研究了油分双向选择效果、对品质性状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向选择可显著改变油分。运用BHO材料高向选系的油分略高于SYNDO材料,但差异并不显著,两者与普通系杂交选育的系油分均表现增加趋势,其中有12个选系超过高油亲本。油分低向选择,两者差异并不明显,但均实现油分降低,其中有8个系低于普通亲本。高向选择超亲主要集中在普通系中8701和K12,以8701最多,在高油系中SYNDO类群占70%,说明高油亲本的值偏低,出现超亲的可能性较大;低向选择超亲主要以普通系中Mo17和7922居多;BHO类群中BY832最多(3次),SYNDO中SY1039(2次)。依据选系目的,合理选择亲本,在后代选系有可能出现超亲现象。 2、双向选择对不同组合后代选系油分的影响并不一致,8701和BHO组合后代高向选系,每代进展为0.80%,其次为7922和BHO、8701和SYNDO、Mo17和BHO效果较好;低向选择对大部分类群组合后代选系有显著作用,其中每代降幅最大的为8701和BHO、340和BHO以及7922和BHO,分别为1.31个百分点、1.13个百分点和1.11个百分点。 3、油分选择可间接实现品质的改变。高向选择时,淀粉有所下降,但蛋白质并不一定表现增加。油分、蛋白质与淀粉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03和0.638,但油分与蛋白质相关并不显著。低向选择,蛋白质减少,淀粉呈增加趋势,蛋白质与淀粉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711)。 4、双向选择对行粒数和百粒重影响较大,高向选择可实现行粒数的增加和百粒重的降低,低向选择表现相反趋势。粒重在各代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选择的进行,以后各代趋于稳定。 上述结果表明,以高油系×普通系杂交后代为基础材料选育高油二环系法是十分有效可行的,因此,通过种质重组实现高油种质的扩增将可能是实现已有高油种质的高效利用,突破高油玉米种质匮乏瓶颈的又一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一项重大革新,光温敏核不育系是两系法的基础,两系法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育成适合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两用核不育系。多年来,我国的育种家们致力于两系杂交水稻的研究,选育出一批优势较强的两系杂交水稻,但是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选育低临界温度、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强的两用核不育系依然是两系法的工作重点。 本研究是以两个光温敏核不育系M113S和华201S为研究对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is extensively used in critical care settings,because 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providing safe central venous entry
Obj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students’ levels of the knowledge,willingness,and attitudes toward first aid behavior as by
真菌性病害长期以来一直是限制玉米产量、影响玉米品质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着玉米生产的发展。常规育种技术不仅育种周期长,耗时费力,难以满足生产上对抗病良种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玉米抗性资源比较缺乏,限制了传统方法在玉米抗病育种中的成效。基因工程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可以将存在于其它物种的抗病基因引入到玉米种质材料中,提高玉米抗病性,加速抗病育种进程。故本研究从原核表达载体pETChi上切下几丁质酶基因片
本研究以双二倍体SDAU18(CCDDDDMVMV)、其双亲偏凸山羊草(DDMVMV)和柱穗山羊草(CCDD)、普通小麦烟农15(AABBDD)及其与SDAU18、SDAU18与其双亲杂交产生的几个杂种群体为材料,对其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