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是所有胎生雌性动物的重要生殖器官,是胚胎着床以及发育的“土壤”,对妊娠至关重要。高等灵长类动物,在非妊娠状态下,即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在雌激素和孕激素共同调控下,经历着崩解脱落以及其后快速的无瘢痕修复过程,子宫内膜的这种更新为妊娠做好充足的母体准备。子宫内膜的状态决定着妊娠结局,本论文以子宫内膜为着眼点,探讨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外泌体修复子宫内膜损伤的作用机理以及应激对子宫内膜崩解剥脱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丰富对子宫内膜崩解剥脱以及修复的认识,也将为临床病理即子宫不规则出血和子宫内膜修复性障碍/宫腔黏连提供诊断和治疗策略,为成功妊娠提供条件。1.大鼠子宫内膜机械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修复损伤子宫内膜的作用。子宫内膜的修复性障碍主要原因是流产时刮宫术引起的子宫内膜损伤导致的宫腔粘连。本论文利用自制刮匙,于大鼠子宫远端深入子宫角,模拟刮宫术对子宫进行刮伤手术,搔刮处理1h后对子宫内膜损伤大鼠进行股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作为实验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为对照组,在注射后的第1d、3d、7 d、10 d和30 d时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取材。通过HE染色、马松染色、Ki67和VEGF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表达谱芯片分析对子宫组织形态,纤维化程度和修复相关蛋白表达进行比较;进一步,将实验组和对照组雌鼠分别雄鼠进行交配,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发现,注射外泌体后炎症开始消退,胶原纤维组织消减,出现部分正常的内膜基质细胞,至30d,损伤的子宫内膜基本恢复正常;马松染色显示外泌体降低子宫创伤面纤维化程度;在第3 d-10d,Ki67定位在实验组腔上皮下基质细胞的区域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第3 d-30 d,VEGF定位于腔上皮基质细胞的区域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区域是损伤子宫内膜修复的区域,提示外泌体能够促进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的损伤修复;生育力实验初探外泌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修复损伤子宫内膜并成功妊娠,表达谱芯片为以后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2.假孕小鼠月经样模型的建立以及应激导致子宫内膜崩解出血的作用。孕酮撤退是月经发生的使动因素,其上游复杂的内分泌调节并未清晰,应激也是造成月经紊乱的主要因素。本论文探讨应激对月经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利用ICR雌性小鼠与去势后的雄性小鼠交配,见阴栓记为第0.5d,在第3.5d15:30向小鼠双侧子宫角各注入25 μl花生油以人工诱导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建立假孕小鼠月经样模型。在第5.5d置于离心管行急性应激3h,观察应激对子宫内膜膜崩解出血的影响。通过测定激素水平检测应激导致相关激素的变化:利用皮质酮抑制剂和回补P4干预分别验证皮质酮和P4的功能。利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q-PCR等方法探讨应激导致子宫内膜崩解出血的作用途径。实验结果发现,急性应激可激活HPA轴,血清皮质酮水平升高,LH和FSH水平降低,降低HPO轴的活性,导致P4水平下降,最终导致子宫内膜崩解脱落。皮质酮可能通过CYP11A1和StAR的负调控降低体内P4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