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保险业务,微观、狭隘意义来讲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保险公司分销渠道之一,通过代理保险产品实现中间业务收入;宏观、广泛意义来讲则是指银行业与保险业的融合,银行通过与保险公司的全方位、多元化合作,实现“双赢”,并经过代理、联盟、合资、集团的过程最终实现银行与保险混业经营的局面。目前,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银保业务发展则处于初级向高级的过渡阶段,与国际模式差别较大。
目前,代理保险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经营一项重要的中间业务,手续费费率水平位居各项代理业务之首,引起了银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及监管政策的逐步放开,我国商业银行也在不断探索如何以代理保险业务为切入点提升保险公司对银行的综合贡献,如何深化发展银保业务。而近十年来,我国保险业也发生了飞速发展,“十二五”将是保险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通过银行拓展客户与渠道,不仅可以获取高质资源,同时搭乘了银行老资历行业的便车,提升了自身资信与规范水平,真正实现“范围经济”,对银保业务深化发展的探索自然也成为保险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本文旨在借鉴国际银保业务发展经验以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银行保险业务现状、问题及原因,探究在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过程中,短期与长期内如何实现银行保险业务的深化发展,提出可借鉴、可操作的具体方法、模式、趋势及利弊分析。在当今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化、金融混业化的背景下,本文对银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银保合作实现进一步融合、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