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抽穗期与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密切相关。研究小麦抽穗期相关基因遗传特性,转育近等基因系材料,对小麦的育种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可控温室(温度16~25℃,光照≥16)鉴定小麦品系XN6426的抽穗期,确定其冬春性;利用现有设计分子标记或新设计克隆引物,分析小麦品系XN6426已知抽穗期相关基因组成;在高温长日照可控温室鉴定(XN6426×京411)F2群体抽穗期表型,结合早抽穗池和晚抽穗DNA池的SNP差异位点分析结果,筛选的SSR标记进行抽穗期相关基因定位;对不同小麦品种ZCCT-1基因变异类型进行筛选,转育目标基因近等基因系材料,回交获得BC1或BC2代,为ZCCT-1基因深入研究提供材料。主要结果为:1.小麦品系XN6426冬春性和已知抽穗期相关主要基因组成:在高温长日照可控温室鉴定小麦品系XN6426抽穗期,推断其生长习性为春性;利用已有分子标记检测品系XN6426抽穗期相关基因位点,Ppd-D1位点为显性等位变异组成,说明该品系为光周期反应不敏感材料;用已有分子标记检测表明,春化基因位点Vrn-A1、Vrn-B1、Vrn-D1、Vrn-B3均由冬性隐性等位变异组成、与Vrn-D4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Xcfd78和Xbarc205与冬性品种京411条带一致,表明这些春化基因位点由冬性隐性等位变异组成。在Vrn-2基因中,利用部分启动子和编码区的分子标记检测表明,ZCCT-A1和ZCCT-B1缺失。设计新引物克隆ZCCT-D1的基因组序列(包括外显子和内含子),与已知粗山羊草AS75比对,预测XN6426的CCT结构域的33位精氨酸R变为谷氨酰胺Q。新设计引物克隆ZCCT-D2的基因组序列,与已知粗山羊草AS75比对,预测XN6426的CCT结构域没有变化,但与中国春同时存在3个氨基酸缺失,且该材料有特有的3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可以看出,小麦品系XN6426的春化基因位点Vrn-2存在变异;已有分子标记检测春化基因位点Vrn-A1、Vrn-B1、Vrn-D1、Vrn-B3、Vrn-D4均由冬性隐性等位变异组成,是否分子标记位置之外基因序列存在变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2.小麦品系XN6426抽穗期基因定位:高温长日照可控温室种植的(XN6426×京411)F2群体,其抽穗期呈连续性分布,有明显主峰,显示群体抽穗期分离受多基因控制,存在主效基因;SEA-F2软件预测群体抽穗期遗传分离由两对基因控制;田间种植的(XN6426×京411)F2群体进一步证实分离群体的抽穗期受两对基因控制。在温室种植的F2群体中,构建早抽穗与晚抽穗DNA池,采用小麦90k SNP芯片分析两池间SNP位点多态性,发现在4B、5B和5A染色体上的差异SNP位点频率相对较高;不同染色体上SNP位点密集区域不同,其中1A、1B和6B染色体上分别有1个区域,5A和5B染色体上分别有两个,4B染色体上有3个;在密集区域及附近找到众多SSR标记,筛选出的标记Barc151和Wmc327在亲本和池间有多态性。利用有多态性SSR标记进行F2群体检测,在Barc151在与Wmc327之间发现1个QTL位点,遗传距离分别为1.46 cM和11 cM。3.小麦ZCCT-1基因近等基因系转育:在F2代群体中,检测ZCCT-1基因启动子不同变异类型的后代,得到15种ZCCT-1基因不同变异类型F2代材料;以京411和京冬8号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产生了BC1或BC2代回交群体材料,为进一步转育ZCCT-1的近等基因系奠定了材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