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筛选前的小鼠组织细胞肉瘤L-Ⅱ与筛选后的具有高转移能力的第9代转移瘤细胞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与淋巴瘤侵袭和转移相关的差异基因。方法:L-Ⅱ瘤细胞接种小鼠胁部皮下,取其肺转移灶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另一小鼠体内,再取其肺转移灶继续传代。对筛选前的L-Ⅱ瘤株和筛选后的第9代瘤株的细胞形态、生存时间、肿瘤生长曲线、免疫组化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再分别提取筛选前后瘤细胞的mRNA,通过逆转录将细胞cDNA进行生物素标记,用美国Superarray公司的含113个目的基因的肿瘤转移基因芯片杂交, GEArray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出传代前后表达有差异的基因。对部分有差异表达的基因用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分析鉴定。结果:用体内转移灶连续传代法筛选小鼠组织细胞肉瘤L-Ⅱ至第9代。形态学观察:光镜下筛选前后瘤细胞形态结构基本一致,细胞呈弥漫分布,细胞圆形至多边形,大小不等,核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嗜碱性增强,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像较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生物学特性观察:小鼠荷瘤生存时间显示筛选前的L-Ⅱ瘤株为29.23±2.90天,筛选后的第9代瘤株为23.66±2.97天,P﹤0.05,两者差别有显著性。肿瘤生长曲线:结果显示筛选后的第9代瘤株生长速度快于筛选前的瘤株。免疫组化:筛选后的第9代瘤株IGF-1、MMP-10表达均较筛选前的L-Ⅱ瘤株增强。用肿瘤转移基因芯片杂交筛选出传代前后L-Ⅱ瘤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共21个,涉及肿瘤转移发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上调基因17个,下调基因4个。其中:细胞黏附相关基因2个、基质金属蛋白酶2个、调节细胞周期基因3个、细胞生长与增殖基因5个、凋亡相关基因1个、转录调控基因2个、其他6个。选择其中有代表意义的4个基因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结果证实所选基因在筛选前后瘤细胞中均有差异表达,与基因芯片的表达情况一致,说明基因芯片结果可信度较高。结论:1成功筛选出L-Ⅱ高侵袭转移瘤株,筛选后的第9代瘤株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2小鼠组织细胞肉瘤L-Ⅱ的侵袭转移是一个涉及Kras-2、IGF-1、MMP-10、MMP-13、Brms-1等重要转移基因和其他相关基因等多个基因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